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从多双边合作,到以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9月17日,我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其说是到会讲话,不如说是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讲座。欧债危机、贸易摩擦、全球价值链,西部如何变末梢为开放桥头堡……一个个话题让大家“很过瘾”。
谈国际
高增长以后,世界经济进入缓慢调整期
陈德铭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距今已经4年多,但对世界经济造成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
欧债危机仍处于高危阶段,成为世界经济主要风险来源。欧债危机成为冷战后欧洲经济发展遇到的最严峻挑战,暴露出欧洲经济结构失衡、金融市场失控、福利水平失真、一体化建设失序等深层次问题,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鉴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高企,9月14日美联储推出QE3,将0-0.25%超低利率维持期限延长到2015年中。目前美国国债已经超过16万亿美元。日本经济增速下滑,日元升值、债务问题和电力不足等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新兴经济体受外部市场条件恶化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双重制约,经济增长也普遍放缓。
总的看,世界经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高增长,目前正在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缓慢调整期。有学者指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将陷入发展相对缓慢、政府债务不断积累、货币政策宽松、风险加大的“新常态”。
谈国内
利用外资综合优势依然存在,也面临挑战
今年1-8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49.9亿美元,同比下降3.4%。陈德铭说,这说明利用外资面临挑战。一方面,欧债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全球投资者避险意识上升,跨国企业对外投资能力下降。发达国家倡导制造业振兴计划,鼓励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很多直接到柬埔寨、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因为他们的劳动力、土地、税收等成本更低。但总的来看,我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依然存在,我们的开放就是在价值链中拿到我们应该拿到的,从低端到高端。
过去30多年,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是“引进来”,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要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协调发展。如今,国际产业转移和重组步伐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有利契机。今年1-8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76.8亿美元,同比增长39.4%,中石化、三一重工、国家电网等企业迈出大步伐。
谈西部
推动形成开放新格局,四川是向西开放桥头堡
什么样的产业适合西部,怎样变末梢为桥头堡?陈德铭认为,四川处于西部的中心地带,应当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他说,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最早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西部的开放是毫无疑问的,当前西部要以开放促改革创新,以开放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什么样的产业适合到西部?我认为,以空港物流为主的、轻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容易来。四川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就是很好的例子。”陈德铭说,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市场等优势,立足西部市场的制造业也容易来,比如汽车产业,成为国家级的制造基地。另外,西部地区有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比如页岩气、天然气等,这种资源型的产业也容易来。
我国在深化沿海开放的同时,正在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其中,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与西部大开发紧密相连。四川处于西部的中心位置,应当能够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四川可以利用亚欧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向西开放的平台,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推动西部地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商务部将通过与四川等省建立部省合作机制,为四川等省市开展区域协作提供支持,引导和支持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配置。
目前,成渝地区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承接国际产业和沿海产业转移,商务部将进一步引导外向投资,扩大服务业开放,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为四川等西部地区培育国际加工制造基地、承接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更多条件。(李秋怡 董世梅)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