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构建平安和谐水利的进程中,武胜县水务局坚持把防汛安保措施的落实置于首位,全方位拧紧水库“安全阀”,做细病险水库基础治理,深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做实水产食品要素保障,抓好违规招投标清理,展现出了可圈可点的安全生产监管新成绩。
念好防洪“三字经”
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武胜县水务部门突出“查、责、实”三字,做好防汛基础工作,为应战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做好准备。一是突出“查”字,打好防汛基础。采取“自查、抽查、检查、试运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缝隙、拉网式”大检查,对查处的问题进行登记分析,制定措施,分解落实,限期整改。二是强化“责”字,明确工作职责。认真落实防汛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重点防洪工程、历史险工险段设立“巡查员”,负责日常安全巡视和预警,确保万无一失。三是立足“实”字,保证措施到位。抓好度汛措施落实,提前修复水毁、病险、度汛项目,清除行洪障碍,更新储备防汛抢险料物,落实抢险队伍,做到有备无患,保障有力。
拧紧水库“安全阀”
武胜县现有水库85座,其中病险水库56座。汛前,县水务局严格整治病险问题,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确保大部分加固项目完成坝体回填与主体建设,同时编订度汛方案,搞好设施维护,确保安全运行。入汛后,全县上下严格落实责任制,在主流媒体上对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予以公示,从而切实明确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防汛指挥调度权、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制度,严格执行水库调度运用计划,不得任意超蓄运行。对已鉴定为三类坝的和其他存在病险问题的,控制蓄水,必要时空库运行。并做牢水库应急值守,加强洪水预报调度程序演练,为水库周边群众发放“明白卡”,提高群众安全意识。为汲取全国水库安全教训,该县还就水事安全隐患、制度落实进行拉网检查,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整改时限,确保安全隐患不漏一处。
扎牢水土“流失关”
一是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根据县境水土流失特点、规律,因地制宜、注入资金、因害设防,科学布设防治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举措,共治理水土流失122平方公里,形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综合防护体系。二是实施生态修复,注重利用大自然的威力,充分发挥林草等生态修复功能,发展植被106平方公里,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强度明显降低。三是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大规模发展花卉苗木,因地制宜发展梨、桃、葡萄、柑橘等优质水果,使水保经果林基地已具相当规模,品种优势突出、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四是筹集社会资金参与水土防治。强化农业产业能手效应,加大水保项目的主动投融资,探索出了一条筹集社会资金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创新了“公司+农户+市场”的模式,高效合理地用好土地资源,带动农民致富,实现了水土流失经营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兼顾。
按稳水产“质量键”
从8月下旬开始,武胜水务局联合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累计检查渔药市场2家,抽检水产品样本10余个,坚决在观念行为上杜绝违禁物质,保障水产品有毒物质检出率为零。在十天专项整治行动中,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行政执法力量在县城及乡镇农贸市场,就水产苗种繁育,包括养殖过程中可能违法使用的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进行突检;针对农贸市场、超市等可能违法添加的甲醛、双氧水等有害物质进行严查;对鱼药、鱼饲料等可能的违法销售进行打击。加大水产食品监管,做到检测常态化,全面打造绿色、健康水产品。
保准工程“好机制”
以小型病险水库质量安全为基础,在全县不断落实“1+3+X”工作机制。“1”即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安全例会。每月28日组织全部负责小型病险水库整治的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现场管理人员召开质量安全例会,通报上月质量安全管理情况,对当月质量安全进行讲评并提出要求。“3”即严格开展施工单位安全员日巡查、项目负责人周检查、施工单位负责人月评比。要求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严格执行“日巡、周检、月评”制度,每月评比,严格奖惩,构建起全覆盖、全方位、无缝隙的工程安全巡查网络,同时对施工单位执行情况进行“一对一”监督,并在每月安全例会上进行通报。“X”即建立多项安全管理制度。一是建立项目隐患排查制度,对全部小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定期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对安全隐患“零容忍”。二是建立项目约谈制度,约谈管理较差的病险水库整治项目参建各方负责人,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建立安全管理及廉政投诉制度,在每个病险水库整治项目工地设立“举报投诉箱”,接受社会举报监督。四是建立预防性处罚制度,对项目工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发现一处处罚一处。
清理违规“招投标”
扎实开展水工程建设挂靠借用资质实施投标以及违规出借资质等问题,切实维护水工程建设招投标秩序,促进项目建设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加强领导明责任。把专项清理作为贯彻落实《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重要举措,成立了专项清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专项清理工作取得实效。二是排查清理重现场。专项清理活动中,除通过群众举报、信访投诉、媒体报道等多渠道发现问题和线索外,重点通过现场监督核查,发现和认定水利工程项目涉及的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招标代理等单位和个人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并建立排查台帐,深挖细查违规行为背后的腐败问题。三是严肃纪律强督查。对专项清查工作措施不力、行动迟缓和工作效能低下,不能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股室和单位,要重点督办;对掩盖问题或弄虚作假、压案不查和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股室负责人和经办人的责任。四是认定案件严查办。对于集中查处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不仅要依法依规对企业进行处罚,还要严肃追究企业有关负责人和行政监管部门的责任。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同时,将企业或个人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列为不良行为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五是规范制度抓长效。认真总结专项清理中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结合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不断规范水行政监管,有效遏制水工程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等不良问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