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四川泸州一级响应50年一遇特大洪峰取得胜利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7-25  发稿编辑:景秀丽

QQ截图20120725111838.jpg

 

由于近日连续出现的大暴雨,长江上游泸州段险情加剧。7月23日,国家防总督导组在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胡云、泸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文,江阳区区长付小平等相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检查了泸州市抗洪抢险、应急救灾工作落实情况。国家防总督导组认为:泸州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科学预防五十年一遇特大洪峰,目前尚无一人因灾死亡,初步夺取了抗洪救灾抢险的阶段胜利。

严密组织 救灾有序

“19.02米,是泸州50年一遇特大洪水,水位高于1952年发生的特大洪水。” 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掷地有声。洪峰来临前,四川省泸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市防指在7月22日晚及时发布了1号命令,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到一级。为此,全市上下立刻行动起来,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此期间,泸州的党政军民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战斗,把相关需要疏散的群众全部撤离至安全位置。在抗洪斗争中,县区、乡镇、村(街道)的基层干部们一家一户敲门,并通过广播电视、应急短信提前告知淹没区群众正确应对洪水威胁,将水情信息及时通告到位。由于,洪水持续时间不长,在23日晚七到八点将退却洪水,同时,也安排了相应合理的物资准备。在抗洪过程中,党政军民沉着应对,既高度重视,又不慌张;既实事求是,又不添油加醋,防止谣言传播。市内外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的主阵地作用,及时准确发布各类防洪救灾信息。市、县区各部门、单位包括乡镇、村庄、社区对分配的任务各负其责。让受灾群众吃住有保障,结合工青妇等群团力量,帮助群众解决暂时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到7月23日下午14时30分,全市已组织党政军民10万人,出动应急救援队 240余支,转移群众13万多人,确保了泸州市50年一遇特大洪峰顺利地在23日15时的平安通过。

严格分工 统筹管理

50年一遇的洪水,对于四川泸州的确是非常严峻的挑战,7月23日凌晨2点钟,泸州市防指专门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市长刘强、副市长李晓宇、市政府副秘书长康江对安全度汛工作进行了严格部署和工作分工。会后,各职能部门和县区党委、政府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证群众安全撤离、科学撤离。市水务局会同长江上游水文局的专家们及时通过等高线计算,确定了需要及时转移和撤离的区域和群众。从23日凌晨3:00点至当天上午7:00,泸州市共分3个专业工作组,由水务部门的领导牵头,国土、住建、公安消防武警配合,就市区、市郊沿长江、沱江一线划定了安全撤离警戒线。23日上午7:00,泸州市政府正式发布通告,要求淹没区所有人员服从命令,按照政府通报的正确疏散线路和集结地实施撤离、转移。这当中,水务、住建、地方驻军全力配合,所有党政军民全力以赴,在与洪水的较量中展示出了动人的风采,全力以赴打好了抗洪抢险救灾攻坚准备之战。这当中,泸州市水务局作为指挥部关键部门,自主汛期开始,特别是从7月21日开始,以罗章海为班长的所有局领导均按照工作分工,分别带队巡查、督促抗洪应急准备,严格保障各水文观测点数据情况,计算每次洪峰到来时间和具体流量,及时拿出洪水淹没区范围。7月22日晚上,按照市防指的统一部署,及时启动了一级应急预案,各防指成员单位连夜到岗,实现了防洪应急管理的有力、有序、有效。

一线战斗 不分你我

迎战50年一遇特大洪峰,泸州全市上下行动迅速,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互通信息、各负其责、撤离群众、稳定秩序、保障有力,主动做好防汛抢险救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区县和市级各部门严格按照市防指统一部署,及时组织精干工作力量迅速分赴急难险重的泸县、纳溪、江阳等地,实施乡镇、村社一线疏散、撤离、抢险。党政干部与军警民心联心、手相牵,通力合作,昼夜连续巡查值守长江、沱江沿岸的重点淹没(低洼)区域,做到险情早发现、隐患早排除、人员早撤离,不断强化提前安全转移效果,使受洪涝威胁区域的群众和家庭财产尽量不受损失。国家防总督查组深入泸州市江阳区北街东门口、宝来桥等点位,对泸州“7.23”特大洪峰基层单位工作预警、具体组织、人员撤离、抢灾救灾、社会秩序维护、受灾群众安置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详细走访。发现泸州市各级各部门救灾组织得力、社会秩序稳定、灾民安置妥当。

为了明天 恢复家园

截止24日上午9时,泸州洪水位降至16.89米。在当天凌晨4点,泸州市委、市政府再次组织水务、电力、气象、通讯、公安(武警、消防)、燃气等单位,研究部署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受困群众安置和生产自救等工作。对于下一个阶段的抗洪工作,泸州市委、市政府将按照国家防总的指导和建议,着力加强受灾群众的救助,让每一位受灾群众能实现基本的生活需要;着力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保证撤离区广大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着力加强卫生防疫消毒和淤泥、清洗,实现一边退水、一边清扫、一边消毒;着力做好洪水灾后安全隐患排查和生产恢复,进一步强化水事、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大检查,切实清查江河堤防工程以及各类受淹建构筑物,大力排查整治安全隐患。重点检查登记退水过程中的堤防状况,及时加强出现裂缝地段的险情处置;同时补充江河防护设施、抗洪基础设备,尽快恢复退水区水电气、交通通讯商业生产等问题,做好民政安抚,加强信息收集,确保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