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专家:震后第四年 为啥四川汛期地质灾害依然多发?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7-08  发稿编辑:景秀丽

 

截至7月3日,今年全省地质灾害已发生195起,进入汛期后高达183起。震后第四年的汛期,我省地质灾害仍然呈现频发、易发态势。原因何在?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专家及相关部门。

地质环境脆弱是重要因素

地质环境脆弱是重要因素。四川历来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震前,全省共有发育规模和危害程度不等的崩塌、滑坡隐患点10万余处,泥石流沟3000余条。震后,灾区新增了大量地灾隐患点。目前,全省已查明的隐患点高达3.4万余处。

“在岩土体和堆积体处于松散的情况下,当降水量达到能够启动滑坡、崩塌或泥石流的临界值时,灾害就会发生。”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成员何平介绍。

强降雨是诱发主因

近年来,区域性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高风险态势不断加剧。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我省发生在主汛期的地质灾害数量达4554处,因连续降雨、特大暴雨等因素诱发的占总数90%。今年,这个势头仍在持续。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人介绍,从近期全省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特点来分析,强降雨仍是诱发主因。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5月下旬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连续降雨,雨日多。从5月25日至6月30日,70%的时间有降雨。川西高原降雨日在28—35天之间,盆地西部24—30天。而降雨量分布不均和降水的局地性强也直接导致了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地质灾害。

如“6·28”宁南特大泥石流灾害,因6月27日至28日沟域内发生局地强降雨,9小时内降雨量近75毫米,饱水土体发生崩滑,局部堵塞沟道,发生溃决形成泥石流灾害。

旱涝交替极易引发灾害

值得关注的是,攀西地区和甘孜南部,今年以来地灾防治形势较为突出。

从去年10月至今年5月初的210余天内,攀西地区及甘孜州的高山峡谷干热河谷地带遭受严重旱情,无雨日普遍在150天以上,部分地方甚至达到200天,严重干旱致使坡体地表开裂。5月下旬以来,持续降雨沿地表裂缝渗入后,致使坡体稳定性变差,在强降雨诱发下,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频发的极端天气、特殊的旱涝交替环境等必然导致今年汛期内地灾呈现频发、多发、易发、高发态势。”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人提醒,“前期连续降雨和持续干旱的地区以及地震灾区,仍是今年汛期地灾防治的重中之重。”(熊筱伟 刘云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