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3日从市国土资源局获悉,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式依然严峻。目前,我市仍有248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今年以来已发生两次地灾险情,威胁116户、359人生命财产安全;35个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691个应急排危项目,需在年内全面完成。
根据绵阳市气象局预测,今年盛夏暴雨洪涝灾害可能偏重,预计汛期中的6-10月,降雨总量较大部分地区常年偏多1-2成。大雨开始期出现在6月下旬,结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北川、安县、江油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其余地区偏少1-2成;7-8月,北川、安县、江油及平武南部暴雨洪涝偏重,北川陈家坝(青林沟、大河里沟、樱桃沟等)、北川老县城(王家岩滑坡、魏家沟等)、擂鼓(磨房沟、柳林沟、苏宝河、五星沟、麻柳湾),安县茶坪(茶坪河流域、三清)、高川(水磨沟、三叉沟、塘房沟、雎水河流域),平武平通、石坎、南坝,江油雁门、武都、石园等地极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三台、盐亭、梓潼、涪城、游仙有中等强度伏旱,旱后降雨也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丘区人口密度大,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全市地质灾害防治仍以汛期7-9月为重点时期。
我市9县(市、区)都是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北川、安县、平武、江油为重中之重。根据已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隐患排查情况,确定77处地质灾害危害隐患点纳入市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我市地质灾害以泥石流、崩塌、滑坡为主,特别是震后崩塌、滑坡等形成了大量松散堆积物,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及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大量物源且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近几年,泥石流仍将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灾种。(绵阳新闻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