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获批 支持成渝经济区率先发展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2-21  发稿编辑:景秀丽

支持成渝等11个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

成都平原、攀西、秦巴山区、川西高原等多个区域列为支持对象

综合本报新华社消息 记者2月20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支持成渝等11个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成都平原、攀西、秦巴山区、川西高原等多个区域被列为支持对象。

《规划》在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改革开放等7个方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19%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45%。

《规划》对“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空间开发格局进行了统筹规划。支持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等11个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支持河套地区等8个农产品主产区优化发展;支持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等5个重点区可持续发展;支持攀西—六盘水等8个资源富集区集约发展;支持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跨越发展。其中,与四川相关的包括成渝经济区、成都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规划》实施将给上述地区带来多重利好。

《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国家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继续重点突出交通和水利两个关键环节。交通着重解决通道建设和路网完善问题,水利着重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有利于我省正在实施的“一中心、三枢纽、四基地”建设,包括推进稻城-亚丁等省内重要支线机场建设,长期困扰我省盆周地区的工程性缺水问题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规划》明确,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成都被确定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规划》提出将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加快编制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其中,我省39个县被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

延伸阅读:

第三部西部大开发规划聚焦什么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谈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三部西部大开发规划。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计划有哪些重大战略意义?这部规划有哪些新亮点?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

西部2010年小康程度仅71.4%

这位负责人说,西部地区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只有71.4%,仅相当于东部地区2003年的水平。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这位负责人说,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同时,西部地区与周边14个国家和地区接壤,陆地边境线占全国的80%以上。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是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客观需要。

“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是森林、草原、湿地和湖泊等集中分布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但又十分脆弱,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位负责人说。

继续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支持力度

这位负责人说,“十二五”时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继续强调交通和水利两个关键环节。

他说,公路要进一步强化路网衔接,打通省际“断头路”,建设连接东中部地区的公路干线和国际运输通道;民航要加强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建设,新建一批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线机场。

同时,水利建设重点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同时,国家将积极推进能源通道建设,完善国内外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输送管网;推进“三网融合”,提高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特色优势产业

这位负责人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西部地区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支持西部地区围绕建设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他说,西部地区还将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

加大投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这位负责人说,国家将加大投资力度,依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为振兴牧业经济,国家将加大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转变牧业发展方式。

为提高林业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将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家还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收入;大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人民网四川频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