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四川农民增收 牧业贡献最大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2-15  发稿编辑:景秀丽

● 去年,牧业收入已占农民家庭收入的44%

● 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增长32% 

● 川猪调出多,贡献大,获国家奖励资金4.58亿元

2011年,我省新增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31个,达到84个,占全国500个生猪调出大县的16.8%;奖励资金4.58亿元,占全国奖励资金总量的近五分之一。这是记者在2月13日举行的全省畜牧经济暨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会上获悉的。在此基础上,我省提出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和提质扩面,力争88个生猪基地县都进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范围。

据统计,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和牧业现金收入分别达到667元、1624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62元、363元,是农民收入中增幅最大的产业,占农民家庭收入的44%。生猪存出栏量、屠宰加工和冷库储藏能力均居全国第一。

但是随着畜牧产业的发展,畜牧业受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的问题日益突出,畜牧业已经进入高基数、高成本发展阶段。我省饲料粮发展不足,新型饲料开发研究滞后,玉米、豆粕、鱼粉等工业饲料原料大量依赖省外调入。三分之一左右的生猪需要外销,增加了营销成本,影响了养殖效益,原有的养殖成本比较优势不断衰减。

在此背景下,我省提出将以畜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为抓手,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其中,到2015年力争再选育5个以上畜禽及牧草新品种(系)、主要畜禽品种实现一次更新换代,育成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推广到1000万头(只、套)以上。

2012年,全省肉、蛋、奶产量要分别增长2.7%、4%和4.5%,畜牧业产值增长3%;畜牧业完成投资50亿元、新增出栏优质商品生猪200万头、畜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50元以上、主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建设10个以上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新华网四川频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