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我市总投资达101.8亿元,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的2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为我市明年经济“开门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十二五”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样的利好消息来源于我市长期不懈地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项目建设贯穿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强化投资拉动、提升服务水平,确保了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截至11月,全市在建项目已达2151个。
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狠抓项目开工建设、技改扩能、竣工达产。各地各相关部门采取政府推动、银企联动等多种方式,通过招商引进一块、银行放贷一块、向上争取一块、民间资本注入一块等办法加大融资力度,保证投资与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同时,围绕“2+4”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各地抓住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加大技改投入,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同行中有“话语权”的产业龙头。
强有力的投资拉动,推动了一大批项目竣工并投入运营。比如,绵遂高速的全线通车,为我市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圈”,实现跨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除此之外,我市更有一大批项目陆续“上马”。总投资达7亿元的长虹3G智能手机项目的开工实施,开辟出了一条本地扎根型企业与外来企业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嫁接式”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子。
为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市积极探索创新“绿色通道”服务新机制,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通过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全程代办等服务,使重大项目真正享受到“零关系”办事、“零停留”办公、“零利益”服务和“零障碍”入驻。同时,各部门密切与投资商和建设单位的联系,主动征求意见,全力搞好项目洽谈和落地建设中的协调服务工作。
服务水平的提升,为项目建设扫清了瓶颈障碍,促成了雅化集团绵阳实业公司起爆器材系列产品扩能改造、高新区华正电子OEM配套产业园等一大批利长远的项目落地。同时,也推动了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的不断加快。(绵阳日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