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引二期灌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绵遂高速距全线通车的日子愈来愈近……随着一个个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我市经济发展的鼓点更加铿锵。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项目建设贯穿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和投资拉动,切实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进一步夯实了跨越发展的基础。
截至10月底,全市在建项目达2018个,已完成投资819.21亿元,完成本年度投资计划的87.79%。到今年年底前,全市预计还有181个项目将开工建设,总投资330.86亿元,今年内计划完成投资61.15亿元。
早在年初,市政府就专门对重点项目建设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下达了目标任务,制定了相应的推进和考核办法。市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2011年重点项目的通知》,对责任进行了分解、落实,并要求各相关单位、部门落实目标责任、加强重点项目信息收集、建立项目例会制度、加强管理协调、强化重点项目督促检查,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实施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创新“绿色通道”服务新机制,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通过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全程代办等服务,使重大项目真正享受到“零关系”办事、“零停留”办公、“零利益”服务和“零障碍”入驻。
同时,各部门密切与投资商和建设单位的联系,主动征求意见,全力搞好项目洽谈和落地建设中的协调服务工作。比如,国土资源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围绕市里确定的重点项目,按照“超前谋划、提前介入、服务发展”的原则,强化土地供应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协调,科学规划,积极筛选、谋划、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好项目、大项目,纳入国家、省级重点,最大限度争取省直接供地。今年,共办理项目供地19宗,供应面积2700亩。
要素保障到位,直接促成了一批大项目的建设不断提速:投资12亿元的绵阳美丰工业园一期项目设计、设备订购、商务合作和工程建设齐头并进,预计明年5月全面完成土建工程;旭虹光电公司正加紧建设的中国第一条PDP玻璃基板生产线,绝大部分单体已完工交安,土建工程已完成98%,工艺设备安装已完成30%,动力设备安装已完成80%;东材科技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所有厂房、车间已竣工,一个车间已投入试生产……
与此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狠抓项目开工建设、技改扩能、竣工达产。各地各相关部门对可开工项目逐一分类梳理,算好“时间账”,将开工建设的各项工作具体化,推动项目及时开工、尽快开工。围绕“2+4”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各地抓住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加大技改投入,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同行中有“话语权”的产业龙头。
在强有力的投资拉动下,绵遂高速、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正抓紧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市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圈”,实现跨越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长虹PDP面板模组与整机的融合设计及产业化”等六个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具备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功能的一体机研发及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正加紧实施,这些项目将有力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绵阳日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