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个部门管不好一个菜篮子,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总是由媒体最先披露,监管失去了最后的时机,我国人均年抗生素消费量是美国的10倍……”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是每年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截至3月8日,大会共收到与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的提案200多件。王岐山副总理在两会小组会上谈到食品安全时,一再说“不好意思”,并表示一定要切实改进,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他的这番话,让人们在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热议。
近期有媒体报道内地人挤进港澳甚至国外超市抢购“洋奶粉”,甚至为了抢奶粉大打出手。这再次印证了我们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几年来,“毒奶粉”、“地沟油”、“胶面条”等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已经让许多人陷入对食品极度不信任的痛苦而无法自拔。就奶粉而言,很多家庭的经济能力承受进口奶粉是很困难的,但是由于对国内奶粉的信心不足,信任缺失,也涌进抢购奶粉的行列。食品安全年年抓,安全事件年年有。在不缺吃、能吃饱的今天,如何吃得安全倒成了一个问题。
在温家宝总理到一处农民家视察的时候,一个农民老妇人拿出种的玉米给总理吃,并嘱咐:“放心吃吧,这是种来我们自己吃的,自己家种的”。民以食为天,如果在吃上出了大问题,那可不得了。它事关千家万户,事关身体健康。不切实将其搞好,实在对不起大家。总不能让人们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开块地种菜种粮吧!食品安全导致国民“幸福指数下降”的频率与日俱增,食品安全问题由此衍生为新世纪中华大地上“一个曝光率居高不下”的民生问题。民生是篇大文章涉及诸多方面,但食品安全为其大。
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水平,不能只抓“毒奶粉”这样的“大事件”和大产业,而应该更多从“小食品”、“小餐馆”入手,管好普通百姓每天、每餐极易入口的寻常食物的安全,比如馒头、面条、辣椒,还有羊杂汤等深受百姓喜爱的特色小吃。同时,也应该把提供这些“小食品”的小作坊、小摊点、小饭馆等作为食品安全的重点,加强监管。保障食品安全,正像总理指出的,需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需要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要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针对日常食品,制定切实可行、可靠的健康安全标准。其次要提高食品行业准入门槛,餐饮门店不能单凭一张营业执照、从业人员不能单凭一张健康证就自主营业,要从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改善经营场所卫生条件、添置必要卫生设备、执行食品加工操作规范等方面加以严格界定。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