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着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律援助精准化、人民调解止纷常态化、法治乡村建设实质化,通过“三化”联动固本强基,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法治服务和有力法治保障。
一、着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新举措
(一)夯实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立足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统筹,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共建,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7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规范建设,中心、站、室运行率100%,法律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有力有序运转。统筹法律服务资源,落实司法行政干警服务乡村职能职责,选优聘强司法助理员、专职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工作者,依托司法所常态化开展工作,常驻人员达3人以上,人员、办公、待遇保障全面到位并持续提升。
(二)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立法律服务资源库,组织区级部门、镇(街道)和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采取“镇所对接”“双向选择”模式,择优选聘“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落实法律服务台账登记、处置、跟踪制度,努力提升群众法律服务获得感。2023年以来,全区共有12家律师事务所、5家基层法律服务所、58名律师、7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法律顾问服务工作。
(三)探索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构建游仙区科技创新法律服务平台,通过互动展示屏、游仙科技创新法律服务一体机等科技产品,在线提供法规查询、在线咨询、法律文书、业务服务、法治地图等5大版块13个项目的指尖智慧法律服务。不断延伸省外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建成驻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重庆、浙江、西安4个工作站,为游仙籍务工人员提供“管家式”法律服务,努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
二、着力法律援助精准化,做实乡村振兴法治民生支撑
(一)有力有序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落实了法律援助中心事业机构编制,配齐配强2名专职事业人员,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依法提供法律援助咨询和免费案件代理服务,实施法律援助家庭经济状况告知承诺制,对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案件应援尽援,2023年以来,共提供法律援助咨询7808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42件。
(二)推动法律援助创新发展。成功启动“四川省首届法治之光法援故事影像展暨中国(绵阳)科技城法治创新大赛”,依托法援故事影像展、法治创新大赛载体,积极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全面展现新时代法治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法律援助工作优秀的经验做法。目前,正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优秀法援故事影像作品和法治创新项目。
三、着力人民调解止纷常态化,助力乡村振兴和谐社会建设
(一)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夯实法治乡村建设基础,向市司法局争取资金30万元,高标准打造提升游仙司法所、新桥司法所,新桥司法所成功创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游仙、仙鹤、忠兴、信义4个司法所成功创建市级“枫桥式司法所”。完善“司法所片区联动”机制,加大中心所建设力度,2023年以来,各片区开展所所联动49次,联合调处矛盾纠纷21件,开展普法宣传34次。
(二)优化人民调解机构队伍。推进人民调解专业化建设,健全完善商事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4个,创新建立网约车新型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做法被四川法治报、绵阳政法、绵阳司法等媒体宣传报道。全面排查梳理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工作情况,清理一定时期内未开展实质性工作的人民调解组织4个、人民调解员200余名。加强乡村人民调解员专业化建设,充实中心村专职人民调解员38名,全区专职人民调解员达到66名。
(三)常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坚持重要节点专项排查和日常常规排查,指导司法所、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深入村(居)民家中、田间地头开展全覆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2023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7871次,调解案件2237件,调解成功2224件、成功率99.5%。以魏城法庭,信义法庭为试点,创新“法调对接”机制,灵活采用专职人民调解员入驻法庭、片区专职人民调解员轮流到法庭值班等形式,推动专职人民调解员参与司法案件矛盾纠纷调解。2023年以来,专职人民调解员协助人民法庭调解案件67件。
四、着力法治乡村建设实质化,构建乡村振兴法治格局
(一)抓好乡村群众学法教育。强化村社干部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抓好农民特别是村“两委”成员的法治宣传教育,落实镇(街道)班子会前学法、村“两委”会前学法制度,建立镇(街道)领导干部法治档案,培养“法律明白人”881人。新桥镇王家坝村、魏城镇铁炉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成省级法治示范点6个、市级法治示范点67个、区级法治示范点340个。
(二)突出重点内容普法宣传。坚持学用结合,对标群众需求,广泛宣传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12.4”宪法宣传周、《民法典》等专项法治宣传行动150余次,举办“法治周周行”208场次,抓住春耕、农忙时机,田间地头宣传500余次。运用“法治游仙”微信公众号、“法小仙”抖音号,组织网上普法竞答23次,总浏览量达100万+,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三)深化重点领域尊法用法。直面乡村法律需求,分类梳理出党建工作、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议事规则等10类乡村智慧法律体检项目,将乡村日常存在的法律风险和法律问题予以告知,提供专业法律建议,强化法治意识,指导乡村依法办事、村民依法维权。针对村(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疑问,编印发放《游仙区“法在身边”实用案例读本》,编印《游仙区法治宣传进寺庙》普法读本,用具体案例释法明理。务实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选评,拥有学法用法示范户的行政村77个,达到68%,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赋能培训130余场次、2万余人次。
(四)构建公民法治智检、企业法治体检、乡村法治体检“三位一体”法治体检体系。建成“游仙区法治体检自助服务平台”,创新开发“公民法治智检”“企业法治体检”系统,编制《乡村法治体检项目手册》,提供“体检项目”91项,涵盖公民生产生活、企业运营管理、乡村产业发展全流程、各方面,运用法律科技、AI、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技术,提供在线自助法律风险检查,指导公民依法维权、企业合规经营、乡村依法治理。2023年以来,已为公民、企业、乡村提供法治体检意见书550份。
(绵阳市游仙区司法局 曹宇 魏艳晴)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