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搭建一个微平台
结合实际筹建街道层面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引进成都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指导运营,游仙区富乐街道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由富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成都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第三方专业指导机构搭建的游仙区首家街道层面社会组织孵化、管理运营平台。孵化中心以党建为核心,整合街道、社区资源,形成合力,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秉承“人人都有组织”理念,培育孵化本地社会组织。通过规范管理、培力赋能(提供内部管理、项目实务、资源链接等服务)、陪伴成长、项目实操、专业评估,引导本街道组织参与辖区治理,最终实现自组织、自治理、自发展。
(2)培育一批微队伍
针对城市小区人际交往有限、邻里关系冷漠等突出问题,富乐街道指导各社区、小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小区居民骨干、草根组织,在各社区培育成立了一大批“微组织”,积极引导并培育社区草根组织、居民骨干参与社区治理。据不完全统计,富乐街道各社区累计推动成立小党员志愿服务队、故乡歌友会、倾城之恋旗袍队、钦海锅庄队、老年协会等草根性组织将近200余支。同时,富乐街道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在培育本土草根组织同时,积极引入外来社会组织服务居民,先后成功引入西科大城市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逆流公益、乐趣社工、羽化公益等各类社会团体15支。本土草根组织和专业社会相互配合,团结凝聚了大批小区居民,在倡导文明生活、丰富小区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策划一批微项目
各社区通过发动院落党组织、院落自治组织、自组织,带动居民一起参与,在对辖区居民服务需求调研基础上,主要围绕公共空间营造、开展院落微治理、促进邻里融合、开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策划包装实施一批微活动。针对学生放学和家长还在上班矛盾开展了“530”课堂,针对小区环境脏乱差、卫生死角多设计开展了最美阳台、社区农场等6个微项目,充分调动辖区群众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满足辖区居民多元化的需求服务。
(4)实施一批微活动
通过与专家学者、居民代表反复讨论沟通,精心制定了《游仙区首届公益创投大赛工作方案》。自今年2月份启动公益创投项目以来,积极利用社区微信群、坝坝会、工作会、标语等方式对公益创投目的、意义、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辖区草根组织、居民骨干、社会组织积极申报公益项目。仙人路社区老年协会“军工记忆”、桦林物业“东津诗韵”、西科大城市学院志愿者协会“530课堂”等16个公益项目成功申报首届创投大赛,最终有10个公益项目获得资金支持。针对获奖的10个公益项目,富乐街道将组织第三方跟踪督导项目实施进展情况。通过每月召开一次主题沙龙形式,分析研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项目实施周期结束后,还将组织专家评审团和居民代表,对各获奖项目进行成果验收,并通过路演方式对项目予以宣传展示。(文再宁)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