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盐亭驿镇生产村的山坡上看到,几名村民正在放羊,成群的山羊欢快地奔走食草,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多亏了县红十字会的帮助,在我们村实施‘生计发展项目’,让贫困村民能免费养羊,生活有了盼头,日子越过越好,走出了贫困,这也对村上养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生产村党支部书记刘光尧感激地说道。
2015年,盐亭县红十字在生产村实施香港红十字会“生计发展项目”试点,这一举动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
为了让群众了解并参与项目工作全流程,县红会先期通过“VCA”活动和基线调查,较全面地了解项目村村情村貌、易受损性群体分布及自助能力情况。在村民大会上,让群众自己确定受助条件、养殖类型、传递方式、回馈标准等。经群众举手表决同意养殖商品羊,并精准确定受助对象23户,通过定点采购商品羊193只,全部发放到受助户家中。在近一年的养殖周期后,销售商品羊156只,销售金额10.5万元,剩余38只母羊,价值4.5万元,母羊繁殖50只小羊仔,价值1.5万余元,总价值16万余元,除去10万元(传递下一轮贫困户)的养殖成本,实现养殖效益6万元。通过一年生计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受助户的经济收入,让群众感受到生计发展项目有钱赚、有奔头。
一组的贫困户雷先军,原来靠种地一年收入三四千元。去年4月,他成了“生计发展项目”的受助对象,养了十头羊。“我卖了六头公羊,挣了七八千呢,母羊下了崽崽,现在我的羊圈里有十多头羊,我要好好养它们,挣更多的钱。”他激动地说,养羊的时候他乐在其中,每天放四五个小时羊,不仅生活充实了,收入也有了保障。“我们村养羊有一定优势,村里山坡地比较多,牧草丰富,户与户之间分散,有利于放牧。”。
第一轮项目结束后,第二轮又紧密锣鼓开始了。为让10万元的生计资金“活”起来,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脱贫。按照项目工作的要求,第一批受助户要按等价值的实物或现金传递给第二批受助户,第一批受助户作为‘领头雁’,要对第二批受助户进行‘一对一’技术传递和指导。”今年村上还成立了盐亭县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市场行情、购买小羊、养殖技术服务培训、联系销售渠道等“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已有67户村民入社。
在项目实施中,县红会创新“1+X”培训,先期对生计管理小组进行了红十字运动、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知识培训,然后以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培训其他村民,给老百姓留下身边带不走的“泥腿子师资”,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
“生计发展项目”改变了让生产村贫穷的面貌,村容整洁、干群和谐、乡风文明、村两委执行力得到提升,夯实了农村基层组织基础。生计项目资金在第二轮滚动使用,将有效解决贫困村村民发展产业资金“瓶颈”问题,变“输血”为“造血”,帮助更多的群众“断穷根,开富源”,从而实现精准脱贫。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