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潼川镇构建“五有”垃圾治理体系 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0-05-29  发稿编辑:韩春梅

 

潼川镇围绕“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有完善的监督制度”的农村垃圾治理“五有”目标,总体把握、多点发力、统筹推进,构建起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切实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因地制宜完善设施设备,打下坚实治理基础。通过实地走访、村民座谈、专业规划等程序,潼川镇积极争取人大民生实事项目,在各村主道修建大型垃圾转运池13个,在马望路、绵三路、三射路等交通要道添置垃圾桶129个。指导各村购置垃圾转运车、清扫用具等设施设备50余套,为垃圾治理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推广成熟治理技术,集中清运无害化处理。在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潼川镇坚持区域集中收集与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相衔接,委托专业公司,利用密闭化、机械化的垃圾转运车将生活垃圾转运至百顷垃圾填埋场,日均转运量达到7吨,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同时全镇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农村、进聚居点宣传活动,总结先进地区生活垃圾成功经验,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组建稳定保洁员队伍,全面覆盖乡坝村湾。潼川镇依照“村聘镇管”方式,由村民委员会与保洁员签订劳务协议,全镇统一管理、统一考核,考核结果与保洁员工资挂钩。通过村直接聘请、公益性岗位等聘用措施,全镇建立专兼职保洁员队伍118人,实现辖区内农村区域保洁全覆盖。在柳林、顺江等治理难度较大的村,实行队伍人数和资金重点倾斜。

“真金白银”投入长效资金,保障治理落地落实。采取政府主导、分级负担、多元筹措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制定“财政投入50%,村集体投入30%,村民缴纳20%”的三级分担比例,年投入治理资金100余万元,全力保障垃圾治理。在全镇13个村,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费制度。

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确保治理正常运行。通过月度督查、不定期暗访、设立监督电话、开展活动评比等多种形式,潼川镇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监管制度,对治理落后的村,由分管领导谈话诫勉督促。同时把管护责任明确到各村各组、各企业、各村民,不留空当、不留死角,确保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赵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