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西平镇2017年社会事务工作成绩喜人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8-01-03  发稿编辑:韩春梅

 

 2017年社会事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民政部门、老龄委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全面落实民政政策,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办实事,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求实效,在社会事务管理上创实绩,认真做好各项民政工作,按时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社会救助工作逐步完善。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进一步落实。规范了低保申报程序,强化了民主评议,实施分类施保、三榜公示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完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低保信息网络化管理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阳光施保。  截止11月底全镇享受城市低保人数248户328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1223户2011人,其中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占比18%。

2、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供养工作的投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切实保障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三无”人员的吃、穿、住、医、葬,做到不遗漏不错保,2017年备案在册五保313人,城市三无人员15人,其中82人居住在镇敬老院,虽敬老院离西平场镇较远,生活物资采购多有不便,但敬老院的干部职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为五保老人服务,不断地规范和加强敬老院的管理,组织工作严密有序,服务周到。各党总支、村民委员会也高度重视散居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人员的供养工作,使其老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3、城乡医疗救助服务进一步优化。规范和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做好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衔接配套运行工作。资助2133名农村特困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201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帮助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950人、重点优抚对象60人的第二次医疗救助,让他们减轻了生活的负担,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4、临时生活救助有序开展。按照民政局的安排,对不是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对象的一般户,因家庭中出现大病、绝症、火灾、交通事故等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困难的给予临时生活救助。强化政策宣传,严格掌握政策,耐心解释政策,认真审核资料,做到精准救助,坚持每月上报一次。

5、专项救助持续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坚持救助自愿、无偿救助的原则,做到依法救助,人性化关爱服务,切实保障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协助县慈善会对贫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落实帮扶资金。

6、灾害救济工作进一步深入。不断健全和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针对灾情特点,及时准确做好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核查及报送,切实保障好灾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坚持有灾必救分类施救做好自然灾害生活救济款发放工作,截止12月底共救济灾民236户,发放救济款87300元。坚持严格按政策做好救灾款项和物资的发放宣传工作,把政策交给群众,做到公开、公正,使享受对象、数量、金额、用途、发放环节都让群众明白。资金全部通过一折通发放,有效地减少了群众的来信来访,维护了全镇稳定。

7、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情况的了解。 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期任务,也是建设“美丽西平”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网络化管理机制,及时更新调整留守儿童数据采集系统中的相关信息。

8、殡葬改革进一步推进。深入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推行遗体火化、改革土葬、整治乱埋乱葬,建立殡葬惠民制度、树立殡葬礼貌新风,坚定不移地推动殡葬改革,树立殡葬改革新风。

二、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逐步加强。

1、第十届村(居)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县民政局印发的《三台县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的规定,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精心安排部署,依法产生了新一届村(居)民委员成员。

2、扎实开展村民自治。以“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为出发点,扎实抓好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指导村(居)进一步规范村务(财务)公开的形式、内容和程序,落实好村民代表议事和“一事一议”制度,强化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及民主监督小组的职责,切实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大力开展村民自治创模活动,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着力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3、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区。按照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社区建设的要求,突出重点,加强指导,务求实效,着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规范制度建设。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断整合社区资源,着力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壮大社区经济实力,增强社区自我发展、自我造血功能。着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6个社区中无空壳社区,居民中资助社区公益事业的人多了,损坏公共设施的人少了,文明居民多了,脏、乱、差现象少了,进一步密切党委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三、双拥优抚和维稳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

1、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成果,着力在抓基层、打基础固成果上台阶,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拥”工作的新路子。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和宣传标语等方式,扎实开展经常性“双拥”宣传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二是利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的契机,深入开展“帮贫扶困”活动,协助绵阳市慈善总会落实兰辉基金“关爱奉献者”帮扶对象3名,县级帮扶对象5名。三是扎实做好春节、元旦、“双拥”慰问和“八一”期间“双拥月”活动,为争创全省双拥模范镇夯实基础。

2、优待抚恤按时到位。切实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认真落实好各类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政策,维护好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优抚对象治病难和生活难的问题。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督查,针对信访、上访的热点和难点,着力做好涉军人员维稳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落实好优待抚恤金自然增长机制,做好优抚政策的公示公开工作,坚持按月通过一折通发放优待抚恤金;及时做好残疾军人调残、补评残和“双参”、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申报工作。

3、退伍安置工作有序开展,做到人尽其才。大力宣传新修订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落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金,按要求做好转岗培训,使他们都学到了1-2项实用技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

1、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2017年全镇新建设两个日间照料中心,分别位于核桃沟村和石堰村,目前两个项目均已完工等待验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广泛宣传政策,讲清老年人服务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二是同项目实施村两委一道做好规划设计,安排村负责质量监督和安全,三是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协作单位、工程施工单位落实过程中,镇人民政府、各党总支、村居两委都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政策 民主评议 公示,并召开专门的会议同协作单位商议合同条款、签订协作合同,四 采用政府采购程序采购设备,杜绝腐败产生 ,五 科学制定、管理代金卷,做到制作发放领取层层有台账有签字,六 严格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服务协作单位的督查,做到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质量、服务金额、服务项目样样有登记。

2、落实政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按照三台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三台县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严格发放对象、标准和计发时间,受理申请登记,审核审批,动态管理,按季度向县老龄委申报备案,发放资金,全年共发高龄补贴538800元,截止目前为止全镇80岁以上高龄老人1248人,其中:百岁老人3人;90--99岁472人;80--89岁1086人。在2017年度中全镇有2位老人被评选为健康老人,并发放了奖牌和相应的奖品,有5为老人的子女被评为“孝亲敬老之星”同时发放了奖金和奖牌。西平镇人民政府也被三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表彰为“三台县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 西平镇:刘金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