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立新镇:小蔬菜撑起大产业 带动农民致富奔康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8-21  发稿编辑:韩春梅

 

近年来,立新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11331”发展战略和“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以省统筹城乡示范建设为契机,按照“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民生惠镇、产业富镇”总体工作方针,提出“一心一核两线三片五重点”工作思路。采取“以短养长”模式(即:“以短”是利用靠近市区优势,打造规模短、见效快的城郊“菜篮子”传统农业;“养长”是结合资源丰富优势,打造周期长、效益高的绵阳“后花园”观光农业)实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专合组织。

一、发展概况

通过近几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引导群众在蔬菜产业发展上下大力气,立新镇蔬菜产业布局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形成了以新景村、打虎村为核心的蔬菜产业集群,呈现出露地鲜销蔬菜、特色出口蔬菜两种生产模式并举,产(生产)、加(加工)、销(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培育和发展专合组织,成功注册了“立强”牌无公害优质商品蔬菜商标,蔬菜品牌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实现露地蔬菜种植面积10500余亩,产值近5000万元;出口蔬菜种植面积3000余亩,产值2300余万元;高架蔬菜种植面积250余亩,产值200余万元。

二、发展举措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把蔬菜产业发展纳入镇党委“一心一核两线三片五重点”工作思路,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任组长,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建立问题台账,实施销号管理、挂图作战,实现了组织有保障、工作有部署、推进有重点、行动很迅速的产业发展格局。

2.创新管理,服务基层。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组建蔬菜产业协会1个,培育和发展果蔬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8个。支持、鼓励经营主体打造和推广农产品品牌,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已培育出产值超两千万的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立强牌”蔬菜远销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出口日本、韩国。

3.加强监督,提高质量。依托镇农业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落实检测站人员,完善检测设备,形成自检与监督检测相结合的多元化蔬菜检测体系。全面施行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制度及监测结果定期通报制度,引导和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不断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强化服务,保障有力。加强蔬菜专业协会建设,以蔬菜批发商、蔬菜种植大户、农村经纪人为载体,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组建专兼职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培训成员及周边农民。实施“强带弱,大帮小”组团发展模式,为村与村之间、基地与基地之间搭建交流平台。

三、下步打算

1.工作思路。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全面贯彻落实县委“11331”发展战略,继续深化落实“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近郊型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和支持优势区域建设蔬菜基地,打造城郊“菜篮子”,打造和推广更多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2.年度目标。按照建设近郊型农业示范基地的总体要求,以满足城乡人民“餐桌”需求,保障蔬菜质量安全为重点,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力争出口蔬菜(一口茄、黄秋葵等)种植3000亩,产值3000余万元;露地蔬菜种植12000亩,产值6000余万元;高架蔬菜种植230亩,产值160余万元。

3.工作重点。(1)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着重在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农产品安全和质量上下功夫。(2)积极对上争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由露地蔬菜逐步向设施蔬菜转型、由粗放型生产向精细化生产转型,增强种植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在组织经营、生产加工技术、市场营销等环节涌现行业领军人物。(4)重点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拓展销售渠道,由单一的农贸市场销售向网络销售、超市配送等发展,构建多元化的营销网络。 (杜召云、宋荣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