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西平镇又是一个丰收年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12-23  发稿编辑:韩春梅

 

西平镇位于三台县城以西30公里的凯江之滨,距成都80公里,古名观音场,幅员面积77.01平方公里,辖7个党总支,36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6.06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3.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6万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活力新城、韵味古镇、秀美乡村、幸福家园”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高点定位、改革创新、项目支撑、投入拉动、产业富民”发展战略,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攻坚破难、改革创新、扎实工作,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万元,城镇化率达38%。承担了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全省百镇建设行动“重点镇”、全市小城镇建设示范试点镇、县重点镇建设、县扩权强镇等改革试点,荣获“全国重点镇”“四川最美古镇”“省历史文化名镇”“省环境优美示范镇”“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民生福祉大幅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激情满怀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推进基层全面从严治党

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的思想理念,不断增强主动抓好党建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镇设党总支7个,有63个党支部、党员2341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深入人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基层党员、群众对于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和工作作风十分关注。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有关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抓牢“四个坚持”,不断提升管党治党工作水平,全镇上下风清气正、和衷共济的良好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一是落实领导责任。镇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班子换届后根据班子成员分工,及时调整了领导小组、包片负责和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职责,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部门和村(社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镇党委坚持每月专题研究党建工作,班子成员每月深入包片村(社区)党支部不少于4次,深入了解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抓党建的浓厚氛围。二是细化责任分解。根据县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分工,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并形成任务清单,确保各项责任有效落实。坚持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年初与各级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工作重点目标,强化问责问效和考核结果运用,有效推进了责任落实。三是强化思想建党。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促进党的理论入脑入心。坚持党委会会前学习制度和每月集中学习制度,3次开展党员干部作学习交流,通过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四是坚持制度治党。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等党内制度,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常态化、制度化,制定出台机关接待、财经管理等制度17项,从源头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严格执行主要领导“末位发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五是严明党的纪律。加大对党内制度、规定的宣传力度,组织学习《准则》《条例》2次,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制度,重点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发生在群众的“四风”问题和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进行检查,先后约谈党员干部5次。将换届纪律贯穿换届全过程,层层压实责任,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圆满完成党委、人大、政府换届,为村(社区)“两委”换届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对违规违纪行为案件3件、查处2人。六是狠抓问题整改。认真梳理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照检查问题整改,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三项整改“回头看”工作,进一步统一班子成员思想认识,对照问题逐一研究整改办法和措施,分类建立整改台账,对整改完成的12项任务形成长效机制,对正在整改和需要长期整改的7个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有效巩固了良好政治生态。七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县情大调研、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发展大提速”主题活动纳入今年重点工作,做了方案可操作、计划合实际、作风有转变。邀请县委宣讲团成员宣讲1次,党委书记带头讲党课3次、班子成员深入联系点讲党课2次,开展专题学习和专题讨论5次,编发党建理论学习信息23条次,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深入干部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建立完善“三本台账”和问题整改台账,实行台账动态管理,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持续开展干部作风整治,发布督查通报3期,有效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加强镇情调研和先进经验学习,深入分析制约西平经济社会发展因素,选取彭州市三界镇作为学习点,组织干部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文章5篇,借鉴先进经验和模式助推西平发展。八是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坚持早谋划、早部署,于今年9月、10月分别开展了村(社区)“两委”班子综合研判、干部离任审计工作,为换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召开党委会专题学习换届政策、程序、要求,专题研究制定换届方案,召开动员会、业务培训会安排部署换届工作,加强风险点排查和防控,目前已完成届末考核和初步候选人提名工作,现正在进行人员考察,下一步将严格按照程序,加大对换届风气的巡查力度,确保圆满完成换届工作。

二、持续“四个加大”,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镇党委、政府将脱贫攻坚纳入中心工作,按照“精准脱贫、科学脱贫、创新脱贫、稳定脱贫”总体思路,认真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调动各方面力量参加脱贫攻坚。2014年,西平镇按照精准扶贫标准共识别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99户、3584人,有古房沟、核桃沟、活力等9个贫困村。截至2015年底,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03户、贫困人口1866人。2016年脱贫489人。一是加大工作力量充实。镇上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贫困村建立了以县级帮扶单位领导任组长、镇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县委向贫困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到村工作。镇上成立了脱贫攻坚作战室,抽调4名干部专门从事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加大帮扶力量充实。全镇所有贫困户全部都与镇村各级和单位结成了帮扶对子,参与帮扶单位18个(其中县级部门9个),帮扶责任人都为帮扶联系户制定了帮扶项目和措施。坚持扶“智”和扶“志”有机结合,帮助贫困户科学制定脱贫规划。切实加强对贫困户的适用技术培训,全年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次,参与人员690余人次,各级干部为贫困户提供各类致富信息300余条。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我镇还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动员镇级各部门各单位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无偿支助或减免相关费用。各帮扶单位累计向贫困村、贫困户支持资金、物资达150余万元。学校为贫困学生减免相关费用1万余元;卫生院为贫困户减免门诊费2千余元;帮助协调困难群众做白内障手术10例,减免费用3万余元。三是加大项目资金倾斜。坚持产业扶贫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大力开展外出务工的便民服务的同时,狠抓农业扶贫。向贫困村定向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160余万元,安排幸福美丽新村项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社道路建设等资金600余万元,新建道路20余公里,精修山平塘4口,改扩建文化室、卫生室200余平方米,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家。四是加大住房改善力度。将住房改善作为脱贫攻坚重要举措,2016年全镇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建房17户,C级房屋加固51户,D级危房改造61户,现已基本完工,春节前能实现贫困户安全入住。

三、把握“四个着力”,助力特色小镇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西平镇围绕省委省政府“走四川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主动向上级争取资金、项目、政策,成功争取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全省5个、全市唯一)、全国重点镇、省“百镇建设行动”重点镇(各市州1个)、全市小城镇建设示范试点镇、全县重点镇、全县扩权强镇试点镇等政策支持。通过近几年努力,城镇基础设施、城镇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空间布局、承载能力、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同步提升。一是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西平镇先后编制完成《镇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性规划》《西平—凯河同城发展规划》,启动《西平古镇旅游规划及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专题规划,确立了以观音文化为特色风格的城镇建设思路和“建设三台县域副中心”发展目标,规划城镇形成“四轴、一带、八组团”的空间布局形态和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的城镇保护分区规划。规划到2030年,镇区建成面积达5.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4.5万人。二是着力提升城镇品质品位。以推进重大项目为载体和抓手,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近三年整合投入各类项目资金1.5亿元,完成城镇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凯江河堤、绿化、美化、亮化、黑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3000万元的月牙湾休闲广场、凯江滨江步行道建设已进入招投标环节,预计春节前进场施工,届时将进一步提升城镇品质。三是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坚持“做大城镇、做美乡村”,梯次培育壮大中心村,优化公共服务平台,整体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先后实施了芦跃路、西八路等县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2条县道、3条乡道全部硬化,通车里程达42公里。规划建设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美丽新村,突出抓好农村社会公共公益项目建设,努力建设一批“规划科学、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规规划建设3个中心村,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原则,通过“自拆自建”“统规自建”等途径,建成一批人口规模在600人以上的新村聚居点。四是着力繁荣文化旅游产业。西平历史悠久,综合观音、客家、宗祠、古镇等多元文化,推出特色鲜明的“西平名片”,铸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特质。加大客家会馆、吴氏宗祠、古街道、古民居、观音庙等历史建筑保护,编制《西平古镇旅游规划及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启动古镇旅游及休闲观光旅游带方案招商,以古镇、观音山为核心,打造10平方公里文化旅游环线,预计2018年将形成接待能力,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 (西平镇党政办:刘金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