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西平镇2016年社会事务工作成绩喜人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12-21  发稿编辑:韩春梅

 

 西平镇2016年的社会事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县民政局、老龄委的业务指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 养老服务开展正常

全年共发放高龄补贴51257元,受到了广大老年人及服务对象家庭的好评。西平镇人民政府被三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表彰为“2016年度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办公室也被绵阳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命名为“绵阳市第二届敬老文明室。

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  救助及时准确

1、低保五保应保尽保 应退尽退 动态管理有序。截至11月底城市低保保有量264户354人人均月补差达到311.50元;农村低保保有量1204户2014人,人均月补差达到166.40元。为322人城乡重度残疾人落实了低保。全年按照城乡低保户的经济收入、人口变动等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共增加7户15人,减少18户30人。

2、孤儿生活救助。 指导孤儿的监护人切实履行职责,把孤儿生活费用在孤儿身上,将1名事实孤儿及时地纳入孤儿生活保障。协助绵阳市梓潼华恩角声儿童村对西平籍孤儿的管理,当好了党委政府的温暖使者。

3、救灾救济及时有效。截止11月底共救济灾民329户,发放救济款137700元。资金全部通过一折通发放,有效地减少了群众的来信来访,维护了全镇稳定。

4、二次医疗救助稳步推进。资助2492名农村特困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930人次,重点优抚对象23人次的第二次医疗救助,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5、专项救助持续开展。全镇共救助了10人次。协助县慈善会对贫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落实帮扶资金。

6、临时生活救助有序开展。全年共救助因家庭成员患各种癌症、火灾、交通事故等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家庭73户,救助金额67800元。

三、扎实抓好双拥和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工作

1、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成果,着力在抓基层、打基础固成果上台阶,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拥”工作的新路子。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和宣传标语等方式,扎实开展经常性“双拥”宣传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二是利用我镇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的契机,深入开展“帮贫扶困”活动,协助绵阳市供销社落实帮扶对象2名,县慈善会帮扶对象2名。三是扎实做好春节、元旦、“双拥”慰问和“八一”期间“双拥月”活动,为争创全省双拥模范镇夯实基础。

2、优待抚恤按时到位。全镇已有4人得到了上级批准,其中带病回乡转双参2人,新申报参战参核2人。申报了2017年11月30日满60岁的农村籍退伍老兵34人,将重点优抚对象和60岁农村籍退伍老兵身份信息录入到优抚对象信息库。

3、退伍安置工作有序开展,做到人尽其才。他们都学到了1-2项实用技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4 、关爱重点优抚对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心中。为36名重点优抚对象补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领取证 。

四、扎实开展村民自治,村(居)组织运行正常

1、扎实开展村民自治。大力开展村民自治创模活动,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着力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好第十届村(居)换届准备工作。

2、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区。6个社区中无空壳社区,居民中资助社区公益事业的人多了,损坏公共设施的人少了,文明居民多了,脏、乱、差现象少了,进一步密切党委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建设街社区成功创建了绵阳市法治示范村(社区)

五、坚持依法行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更上台阶

1、地名区划管理规范有序,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了民间组织的监督与管理,做到培育与监管并重,努力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继续加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行业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和公益性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力度,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不断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同凯河镇一道做好行政区划调整调研申报工作;做好村(居)标准化地名设置、命名报批和地名公共服务,强化了地(街)名标志牌的管理,更好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西平的知名度。

2、巩固殡改成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全年为11名城乡困难群众办理了减免火化费用手续,征收违法土葬罚款110000元。             (西平镇党政办:罗继宽 刘金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