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远银海畅辉软件研发团队20万元、燕景堂科技孵化器10万元……在日前举行的涪城区人才工作会议上,涪城区对初创阶段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大学生资助项目、各类优秀人才等6大类21个人才项目195个资助对象进行奖励资助,涉及资金达1088万元。
涪城区把人才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工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聚人才优势。今年1-10月,全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累计达到1336家;申请专利1206件,发明专利申请464件,专利授权611件,新增专利实施项目147项,专利技术项目实施转化产值增幅达12.5%;人才最为密集的“两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4%。
精准发力引人才。瞄准全创试验、“两新”产业、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等重点工作,努力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催生新兴产业、引领创新发展的领军型团队和人才。同时,积极探索“人才+项目+资本”模式,实施人才招引与项目招引同步,在承接项目中引进人才,在引进人才中带来项目,形成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叠加效应”;全面实施“归巢创业”行动,推动大学生、科技人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省内外涪城籍商会成员返乡创业。近三年,全区投入1500余万元人才发展资金资助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支持引进39名高端领军人才来涪城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总量达1438人。
多措并举育人才。不断深化优秀企业家培育工程,以经营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家为重点,建立创新型企业家培训基地,实施开放式、个性化、精准式培训,培育一批立足涪城本地、具有战略眼光、富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队伍。目前,涪城区设立了2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每年在党校开展理论集中培训,在高校举办“人才递进计划”培训,组织参加“商界精英”、“明日之星”企业家培训,建立就业见习基地13家,每年发放创业补贴120余万元帮扶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完善机制聚人才。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筹建创新创业、小微企业发展贷款风险池基金,对科技含量高、转化前景好的人才创新项目给予持续支持;建立创业项目与金融资本对接机制,定期举办人才项目对接会、投融资洽谈会,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探索建立常态化、系统化的知识产权挂牌、交易、利用制度,多渠道、多形式鼓励科技成果转移和交易;系统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众创空间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为培育实用创新型人才提供载体;用好用活省、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发挥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引领作用,让各类人才在涪城安得下心、扎得下根、兴得了业、干得成事,使涪城成为名副其实的“政策洼地”和“创业福地”。 (曹坤 梁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