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涪城区卫计局在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结合区情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计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精神,局党委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医养结合工作,着力部署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努力探索“医养一体化”的新型医改发展模式,推进并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尽可能有机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医疗养老服务模式,以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新路子。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一是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协议合作。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间住院和康复期间护理与病情相对稳定期间的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已经安排区龙门镇卫生院、金峰镇卫生院、关帝镇卫生院与敬老院签订了上门服务合作协议,定期上门服务,开通绿色就医通道,把医疗服务和关爱带到敬老院,送给病人朋友。
二是支持有资质的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医疗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在涪城区青义镇“绵阳市涪城区博爱颐养中心”设置了老年专业护理医疗机构,为现已入住的230余老年人,针对“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提供服务;青义中心卫生院也与博爱颐养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由青义中心卫生院为颐养中心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受到老年朋友的普遍欢迎。 三是推动医疗卫生计生服务延伸至社区服务到家庭工作,努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西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院内设置“绵阳西山社区康复护理服务中心”,设床位35张;以医疗康复、养老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娱乐服务为主体。根据老年人健康情况采取“医疗”和“养老”两个途径进行托老养老管理。依据老年人的特点,“医疗”和“养老”相互转换,对首次入院的老年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开展风险和自理能力评估,依据护理等级对老年患者进行分级护理,通过膳食、用药、运动、心理干预、宣教和康教育等形式对辖区内老年患者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功能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规划时,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腾出空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涪城区还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信息中心,由区委编办下达了人员编制,目前正结合全市首个智慧社区(铁牛街社区)建设,将“智慧医疗”纳入建设之中,建成了智慧健康小屋,将全区的各类医疗专家名录纳入其中,组成功能较为完善的应急服务队伍,一旦需要,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高质量服务,平时也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寻找专家进行咨询,从而缓解找专家“看病难”、排队等候时间长诸多问题;引导社区建立“互联网+医疗” 资源,涪城区铁牛社区卫生服务站已成功建立起了“家家康”社区卫生信息化服务医疗平台,目前,运转良好,发挥了便捷、优质为社区居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功能目的。
五是鼓励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协同发展。统筹医疗卫生计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努力提高综合医疗机构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率,全面落实国家、省、市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绵阳市骨科医院利用该院原地址,积极筹建老年康复病区,拟设置床位300张,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病诊疗服务中的特长和特色。
目前,绵阳市涪城区医养结合工作刚好迈开步子,但是还在探索阶段,区卫计局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依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为导向,结合区情实际和广大群众的需求,大胆探索,不断开拓,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办成具有鲜明特点和特色的医养结合典范模式,力争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先进行列。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