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荄镇白鹤林社区属安县2012年新建社区之一,坐落在花荄镇与界牌镇交界处,辖区人口涉及花荄镇和界牌镇11个村、33个村民小组2500户拆迁户7600余人,流动人口2700人。针对该社区的人员杂,数量多的实际情况,花荄镇党委因地制宜,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树立亲情化服务理念,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就业宣传和技能培训、文明创建、开展业余文化活动等各项工作。社区各项服务得到优化,居民满意度不断上升。
创新设置模式,推行社区管理“网格化”
针对社区人口杂,涉及村组多的实际情况,镇党委成立了白鹤林社区党总支,由一名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任总支部书记,根据征地拆迁前党员所属村党组织关系情况设立了4各社区党支部,并以楼栋为单位设立若干党小组,实行辖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建模式,着力构建“大社区”格局。为更准确的掌握社情民意,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按照镇领导和社区党员分别负责一个片区,每个片区按照地缘相近、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将所辖居民区划分为若干子网格,每个网格设立治安信息员和民情预报员各一名,广泛搜集各类民情信息,及时化解各类矛盾隐患,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拓宽服务渠道,推行社区服务“精细化”
在白鹤林社区内设立了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推行社区一站式服务,定期由镇工作人员到窗口坐班,主要开展计划生育、民政事务、劳动就业、法律服务等工作,将公共管理、社会服务职能向社区延伸,方便了居民办事。同时,在社区设立党员服务中心,为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困难党员提供服务。同时,通过调查摸底,对社区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建立档案,定期组织其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工作岗位,切实解决辖区居民现实需求。
启动志愿服务,推行社区生活“多样化”
根据辖区居民文化需求,搭建了“百姓舞台”, 组建了秧歌队、书法绘画小组等居民组织,并以家庭、楼栋为单位开展歌舞、演唱、才艺等竞赛,为辖区居民展示才艺、联欢、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利用假期在社区内开办学习辅导班,免费为小区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启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关爱弱势群体帮扶等,开展宣传教育、扶贫帮困、卫生保健等服务,解决了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