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三台农商银行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成效好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01-28  发稿编辑:韩春梅

QQ截图20210128092937.jpg

“以前账户查询、农业补贴支取、交个水费、电话费啥的,必须到镇上才能办,自从去年农商银行开到了村里,这些事情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全部办好,农商银行的服务真是太方便、太周到了!”三台紫河镇红花园村的王明大爷今年65周岁,因腿脚不好,加之年龄偏大,行动十分不便,王大爷赞赏有加的“村里的银行”,实际是三台农商银行为满足农村群众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在行政村一级建设的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

 红花园村到附近最近的紫河镇距离约8公里,以往,王大爷要查询或支取养老保险或为家人缴纳社保、医疗保险、电话费等,往往需要折腾半天才能到镇上办理。去年10月,三台农商银行在红花园村村委会旁建设起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群众账户查询、小额存取款、社保医保支取缴纳及基础生活服务等,再也不用东奔西跑,统统在村里的农商银行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即可“一站式搞定”。

  2018年以来,三台农商银行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紧扣省农信联社确立的“到2022年,在具备条件的乡镇、行政村实现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全覆盖”目标,全面启动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截至2020年末,三台农商银行在全县建成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402个、全年交易量26.8万笔、金额4.9亿元,提前2年完成全覆盖目标,通过实现就近服务,显著减少群众办理金融业务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坚持需求导向,实现布局合理。三台县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县,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曾几何时,县域偏远乡镇群众出行难、金融服务不方便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三台农商银行在省农信联社的指导下,以智慧银行建设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采用银政共建、银企共建、经营实体共建等模式,按照“三个倾斜”原则即:站点向偏远镇乡、向乡村人口稠密区域、向交通不便利村社倾斜,确保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选址合理、辐射半径适中、方便惠民。据统计,全行402个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实现100%下沉行政村,单个站点平均服务辐射面积4.23平方公里、单个站点月平均交易量56笔。

坚持跨界融合,实现功能提升。三台农商银行坚持立足金融抓服务,跳出金融抓整合,在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建设上突出“综合”特质。在做好四川农信金融服务配置的同时,主动与县内通讯、物流、供销社、党政等部门合作、联动,向服务站(点)集成金融、电商、政务、民生等多维场景,让群众到农信金融服务站(点)除能获取基础金融服务外,还能获得更多生活、生产服务,切实增强服务站(点)与群众间的往来黏性。 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已成为农商银行服务农村群众、站稳农村市场的“桥头堡”和党政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战略“支点”。

坚持主动服务,实现提质增效。金融服务具有一定专业性,为有效提升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运营质效。三台农商银行坚持宣传与服务并重,让群众到服务站(点)办理业务实现“愿用、敢用、会用”目标。一是加强群众宣传。通过组织送金融知识下乡、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服务站(点),让群众全面了解服务站(点)功能,信任服务站(点)人员。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定期开展服务站(点)服务人员培训,包括不限于系统功能、账务管理、农信产品服务等。确保站(点)服务专业、合规、高效。三是加强主动营销。一方面,面向服务站点负责人开展专项竞赛活动,定期开展业务量通报、比拼,并对每个支行排名前5的服务站(点)进行奖励。另一方面,面向群众开展到综合服务站办理业务参与抽奖活动。通过有效宣传、服务和激励,2020年,全行服务站(点)交易笔数同比增长24.1%。

坚持合规为基,实现运营安全。金融服务关系群众最直接、最切身、最现实利益。三台农商银行在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建设上始终将合规、安全摆在首位。一是加强服务站(点)人员资质的审查,严把准入关。目前,全行服务站(点)负责人员均为在当地信用优、社会口碑好、群众认可的村社干部、零售店主或致富带头人。二是加强日常巡检管理,严把监督关。坚持定期巡查、对账,确保“零差错”。为加强日常业务监管,三台农商银行自主开发微信小程序,实现日常巡检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有效的提升了巡检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三是健全完善机制,严把管理关。制定了《四川三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综合服务站点激励考核办法》等管理办法,在服务站(点)公示业务流程、内容、服务承诺、监督电话等,确保站(点)服务规范、优质、高效,群众使用放心、贴心、满意。(羊依俊 杨正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