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省农信社绵阳办事处联系帮扶梓潼庙村成效显著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8-01-24  发稿编辑:韩春梅

 

自2016年9月绵阳市委将三台县建设镇梓潼庙村联系帮扶任务分配于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绵阳办事处以来,绵阳办事处响应扶贫号召,主动作为,按照“因地制宜、帮扶产业、整村推进”的原则,在增加梓潼庙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确保29户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方向狠下功夫,充分发挥金融自身优势,将联系帮扶、金融服务与精准扶贫高度融合,2017年脱贫3户10人,累计脱贫15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2017年绵阳办事处获得中共三台县委、三台县人民政府“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先进集体。

一、精准施策,肩扛责任做实事。针对梓潼庙村实际办事处党委书记余江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先后到该村实地考察调研将扶贫帮扶工作纳入2017年重点工作 ,明确工作思路,制订工作目标,成立帮扶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选派驻村干部,明确产业扶贫、信贷扶贫、党建扶贫,智志扶贫是重点。帮扶工作组先后5次进村入户调研指导,不定期督查结对帮扶落实情况,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教育引导群众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脱贫致富,帮助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展金融夜校,技能培训,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争创“四好村”活动,为帮扶村注入“金融活水”摘掉“贫困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专长,精准帮扶重实效。(1)持续做好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策宣传及精准投放工作,首先,做实对贫困农户的评级授信工作,对该村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进行了评级授信,其中:五星级贫困户23户,授信金额82万元;四星级贫困户11户,授信金额20万元;三星级贫困户19户,授信金额19万元;二星级贫困户11户,授信金额5万元;其次,加大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力度,100%满足授信贫困户有效金融需求;最后,做好安居工程,对土坯房改建的贫困进行重点支持,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危房重建资金缺口问题。(2)结合梓潼庙村2017年产业布局,通过“农信社+合作社+农户”有效模式,大力投放产业扶贫贷款,积极支持该村种、养合作社通过贫困户就业、回收农产品、流转贫困户土地等方式助推精准脱贫。截止12月末,农信社累计为该村投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47户,金额43.29;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笔,金额15万元。

三、双基共建,支部带动作用显。由农信社基层支部与梓潼庙村支部签订“共融共建”议议,派驻农信村官与村支部互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农信支部先后3次邀请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外出交流考察,学习蔬菜、羊肚菌、泥鳅、鸡等种养产业的先进经验,拓展产业发展思路。新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4户,种植面积50亩,增收35000余元。(2)村支部主动帮助农信社进行农户评级授信、清收不良贷款、组织存款,积极协助农信社开展各项业务。(3)共建支部联合筹办以“感恩党”“尊老爱老”等为主题的坝坝宴系列活动,共结联系帮扶深厚情谊,加深了对共产党的热爱和提升内生动力我要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四、智力扶贫,金融夜校拔“穷根”。为彻底根除贫困群众致贫落后症结,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技能,以金融夜校为载体,特邀请绵阳市农科院、三台县工商联、三台县农业局、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种养殖技术专家和老师,在梓潼庙村举办了一期“三台农商银行金融扶贫种养技能培训”专题讲座,在宣讲金融政策的同时,对生猪养殖、疫情防控、麦冬种植、农作物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技能培训,共计为到会参加培训的155名贫困群众发放了金融、种植、养殖等宣传资料155套,利用“便携式移动终端”现场开办手机银行6户,激活11户,预约手机银行办理9户,预约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户。“造血式扶贫”取得实效。

五、倾注真情,改善环境亮新村。绵阳办事处帮助其逐步改善基础环境,美化村容村貌。一是规范建立党组织活动阵地,金融服务点和村级文化广场,为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爱心捐建机井10口,切实缓解了当地群众饮水困难和生产灌溉问题;贫困农户改造土坯房5户,四是牵头整治环境,经过2017年的扶贫帮扶,如今的梓潼庙村已发生了美丽的嬗变。通过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业扶贫贷款、安居贷款、基层支部“双基共建”、劳动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扶贫工作,迅速的改变着梓潼庙村的基础设施和群众增收问题。目前,农信社为该村捐建的10口机井已全部投入使用,全村的生产灌溉已全部用上地下抽水;林善知等5户在农信社“安居贷”的支持下,盖上了崭新的砖房;邓宗达在农信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扶持下,圈养的7头牛正在低头吃草……贫困农户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退出贫困户的目标指日可待。(作者:黄胜 苏志飞 王毅 赵拉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