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夏宁
2015年,经开区积极面对新形势、主动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稳增长”核心,狠抓“产业项目投资”主线,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目标,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项目建设,着力稳定增长
去年12月22日,绵阳华晨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年产600万支凸轮轴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奠基,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45亿元、税收4500万元。
去年以来,该区建立区领导、部门联系项目,配备项目专员实行全程代办“保姆式”服务,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全年推进重点产业22个新开工项目、17个在建项目及48个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利尔化学草胺膦原药技术改造、长虹信息化物流园改扩建一期、华晨瑞安凸轮轴生产基地等10余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
壮大两新产业,着力创新发展
该区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去年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总数达到17家。新引进“两新”产业项目21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预算15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商业金融、创业投资、社会资本参与园区转型升级发展。与此同时,狠抓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发展,设立“绵阳国家级经开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长虹通信科技、瑞琪科技、易航网络科技等110多家涉电商企业入园。建立“互联网+”专家库,推进“四上企业”电商应用率达到9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96亿元。
坚持招大引强,着力转型升级
该区实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有效招商。规划信息安全、现代服务业、化工环保、食品医药、广告传媒等五大专业园区,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着力转型发展。派出2名干部常驻市驻外招商机构并借助辖区骨干企业及其驻外办事处和商会等平台,进行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主要领导带头走出去请进来,围绕“两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新引进重庆君盾、中经云大数据中心、豆萁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对接一批商贸服务业项目,成功签约中医健康城项目,积极跟踪核医学中心项目,努力加快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养老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引进。
截至去年12月,完成国内省外到位内资58.75亿元,完成目标的117.5%。新引进项目44个,投资总额61.4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海科会签约项目12个,投资总额6亿元。
健全创新体系,着力激发活力
通过“校政企”合作,鼓励和支持商业金融、创业投资、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孵化载体5个约13.1万平方米,搭建起政产学研合作体系。采取购买、租赁方式,建设一批产业方向明晰的孵化载体,在长虹公司的支持下,收购东虹工业园资产并已建成孵化中心。连续两年预算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探索“服务券”方式,购买社会力量为科技企业提供服务。组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借力专业化服务团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15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49家,总数达到844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6家,总数达到48家。同时,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创新园企银合作模式,通过园、银、企三方共搭平台、共担风险,共同为区内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