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宏伟 何树林
近年来,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完善产业链条 加速产业集聚
该区通过对“两新”产业链条进行梳理,该区全力引进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项目,并有针对性地引进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加速集聚。通过省、市、区三级扶持,该区涌现出一大批极具代表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金属3D打印技术研发应用基地一期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九洲二期LED及雷达战时指挥车系统等项目前期建设手续基本办理完毕,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同成智能装备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年内将实现投产;华正OEM电子配套园二期、鑫瑞捷汽车线束、九洲光电线缆等项目已建成投产。“两新”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0%以上。
搭建创新平台 加快项目建设
高新区充分整合长虹、九洲、中物院、九所、西科大等企业、院所、高校的创新资源,建立包含8246名高科技人才在内的人才储备库,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搭建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优势叠加,全力加快“两新”产业项目建设。
去年12月份,该区与深圳有芯电子公司签订了《电子元器件电商平台项目协议》,5年后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6亿元;绵阳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等在该区签订《绵阳生物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合作协议》。平台建成后,将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为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综合性生物技术服务。
扶助成果转化 壮大“两新”产业
该区还创新“股权+债券”、知识产权证券化、股权众筹融资等科技金融扶持模式,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成果转化,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福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据悉,长虹新能源、经纬达科技、华元航升等一批企业正在上市筹备中。
高新区设立1000万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两新”孵化培育,每年支持15-20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入产业化示范。同时,该区积极创新投资模式,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孵化器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创业苗圃和加速器,努力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梯级孵化体系,实现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发展的全程培育。通过不断优化新孵化基地创业环境,全区中小“两新”企业孵化总面积达20余万方平米。2015年,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408家,总数达到1153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1家,总数达42家;专利申请量达1262件,授权量79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