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盐亭城乡环境治理全市“三连冠”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12-29  发稿编辑:韩春梅

 

近年来,盐亭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战略目标,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违建整治、“禁摩禁拖”、污染治理“五大工程”,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赢得了人民群众和外来客商的一致赞誉,并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年度考核一等奖,2015年连续三次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检查评比中名列全市第一,违建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验在全市推广,在全国中小城市中率先实施“禁摩禁拖”。
  
  绿化亮化美化城市
    在嫘祖文化广场,沿着广场梯步入口,笔塔、参议会馆、文化长廊、百年黄桷树依次映入眼帘,大型超市、地下停车场、休闲座椅等一应俱全。
    投入2.4亿元建成嫘祖文化广场只是盐亭县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盐亭投入6000余万元将破旧杂乱的猫儿嘴改建为两江广场;投入2亿元,打造集休闲、观光、购物和防洪防涝为一体的滨江休闲景观带。大力建设城市绿道,投入6亿元,黑化城市道路7.67万平方米,新建嫘祖大道、石龙大道等城市主干道23千米,铺设人行道1.1万平方米,栽植银杏、香樟、桂花等大型风景树5000余株。
    盐亭还深入实施拆房还绿,拆除危旧房4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广场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2%,人均绿地达11.81平方米。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我们组里有垃圾池,村上有垃圾房,乡上有垃圾中转站,原来垃圾不是焚烧就是掩埋,污染环境,现在我们处理垃圾方便了,环境也好了。”在大兴回族乡的生活垃圾中转站,57岁的村民刘户松边清扫垃圾,边向记者介绍。
    今年以来,盐亭县完善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按照“一镇一站、一村一房、一组一池、一户一桶”标准,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36处、村垃圾房900座、组垃圾池2566口。配备大型压缩转运车、垃圾转运车、垃圾收集车,实现城乡垃圾转运全覆盖,并强化垃圾分类处置和回收再利用,村民保洁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宜居盐亭人人点赞
    在盐亭城区,街道秩序井然,拥堵、噪音等现象几乎不见。免费停放,专人看管、停车登记,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让停放摩托车的村民很放心,纷纷为宜居盐亭点赞。“禁摩之后,城里环境变了,不像以前那么吵。”村民李海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盐亭在城区重要交通路段设点设卡,实行摩托车、拖拉机早晚限时限行。完善配套设施,在县城周边新建停车场点6处、汽摩服务综合体2处,方便进城摩托车停放、交易和修理。搬迁旧城区客运站,新增城市公交33辆、增投出租车40辆、新开通县城及近郊公交线路5条,方便群众出行。通过实施“禁摩禁拖”专项治理工程,县城交通拥堵得到缓解,非法营运得到切实整治。

 (记者 黄小芹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