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八项规定”等一系列规定和禁令的高压态势之下,中央强化反腐措施,既打“老虎”,又拍“苍蝇”,这些规定、禁令,让一些领导干部既感受到了“为官不易”,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如一些人没了工作劲头,松松垮垮、拖拖沓沓、不思作为;一些人放松工作要求,大事小办、急事缓办、推诿扯皮;一些人丧失工作激情,得过且过、草率敷衍、消极懈怠等等。
“为官不作为”也就是虽然笑脸相迎,却不为群众具体办事,不作为,于是,群众评价政府办事不再是“脸难看,事难办”而是“脸好看了,事不办了”。产生这样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一是懒。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怕。不敢作为,缺乏担当精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软。没本事,难作为。四是怨。把公车不敢私用了、特权没了、补贴不敢发了等等产生的怨气,撒在来办事的群众身上。“为官不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转作风的正面效应,同时也伤了群众利益,伤了群众的心。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其位,就要谋其事,为官不为,为官何为?作为领导干部,就一定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来作为定措施、行改革、作决策的根本依据,坚持为民理念,强化为民意识,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敢于担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此外,上级组织部门要强化对干部“所作所为”的监督和考核,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行为考核和工作业绩考核,全面直观地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真正把干部的实际付出、工作实绩与晋升提拔挂钩,有效克服论资排辈下的磨洋工、耗日子,让会干事、爱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施展才能的舞台,让不作为的干部提早下台。
(湘江金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