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雨雪初晴的江油迎来了冬日少有的阳光,给参加江油市感恩园交接仪式的50多名政协委员增加了几分暖意。由江油市政协、江油市工商联共同倡议,并由政协委员及企业家代表共同捐资900余万元修建的江油感恩园,这天正式移交到政府职能部门手中。
这是江油市政协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助推地方文化建设的又一盛事,大事,必将载入江油文化建设的重大史册。
几十年来,历届江油市政协的政协委员无不对地方文化建设魂牵梦绕,关怀备致,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助推地方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紧扣地方特色文化,助推李白纪念体系建设
1991年,随着位于江油城区的李白纪念馆的对外开放,江油市政协率先提出在位于青莲镇的李白故居天宝山修建“太白碑林”的建议,并向全国的书法家征集了李白诗歌书法作品近4000幅(件)。到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前,太白碑林总占地500多亩,第一期工程投资5500多万元,雕塑李白诗文群雕12组,艺术诗文石碑90余座。汶川“5·12”特大地震后,江油市政协主席范来山又牵头挂帅组织碑林灾后重建工作。在重建中,不仅修缮了文物,加固了建筑,还新建6组诗碑,新建的清风明月园等景观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通过重建修缮、园林改造和陈列布展等举措,重建后的太白碑林整体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用一座山为李白塑一座丰碑,用近千座艺术诗碑为世人建造了李白文化的主题公园。
李白纪念馆是江油李白纪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震前夕,江油历届无数政协委员对李白纪念馆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当汶川“5·12”特大地震把李白纪念馆夷为平地,江油社会上泛起把纪念馆原址进行商业开发意向的时候,是江油市政协率先提出原址重建李白纪念馆的主导思想,并号召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首先捐建太白堂,范来山主席主动向市委请缨担当重建重任;当纪念馆列入河南援建项目后,范来山主席几乎天天奔走重建工地,并数次组织政协委员对重建和陈列布展出谋划策。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征集到廖静文、龙瑞、张海等全国各地名家的墨宝佳作200余件,极大地丰富了李白纪念馆馆藏。总投资达8850万元的李白纪念馆重建工程于2010年5月12日竣工,2011年5月8日重新开馆,重建后的李白纪念馆达到了国内一流博物馆水平。2009年,该馆被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传承文化遗产,助推文物保护上挡升级
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地方文物一直是江油市政协关注的重点之一。近十年来,政协组织委员视察地方文物保护工作达47次,提出保护文物的意见和建议160多条,切实推进了文物保护工作的上挡升级。
2004年,江油重华老君山古硝洞发现后,范来山主席组织政协委员多次听取专题汇报,研究、督促解决保护经费、人员和范围等问题,提出了24条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的采纳,促进了重华老君山硝洞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次性成功。对江油二郎庙青林口古镇的保护,政协每年都要组织政协委员进行视察,对古建筑安全和红军石刻标语保护提出的30多条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及时采纳。2011年,积极将青林口古镇由省保申报晋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几届政协委员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市拥有的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个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得到了有效保护,给江油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艺术之家,助推地方文艺人才成长
关心、关爱、推荐艺术人才,江油市政协不遗余力。把地方艺术人才协商进政协队伍,每年都为文艺界政协委员举办笔会、作品讨论会及采风活动,并组织他们走出夔门,参加全国一些地方的文艺交流学习活动,20多位文艺界委员在政协的大家庭里相互促进、提高和成长。
蒋雪峰已经连任了四届江油市政协委员,他刚加入政协时还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一个诗歌爱好者。在政协这个大家庭里,他逐步成长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0年,他的诗集《锦书》获第六届四川文学奖。岑勇也是连任了五界的江油市政协委员,刚开始还是一个硬笔书法爱好者,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岑勇常说:“是政协这个大家庭培育了我的成长。”
如今,江油市政协委员中,由普通文艺爱好者成长为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的有4人,省级会员的有12人,仅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江油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取得创作成果就达60多项,获得省以上奖励的就达12项,《锦书》、《大河情怀》等文艺作品深受读者好评。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