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涪城区扎实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3-20  发稿编辑:景秀丽

在省水利厅、农水局的关心支持下,涪城区被列为了2011年中央财政“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珍惜机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抓好项目实施。

截止目前,第一批涉及金峰镇分水村、白果林村、莲花池村;第二批涉及杨家镇王家桥村、柏林湾村均全面开工建设。已新建渠道6.43公里,改造渠道14.55公里;修建蓄水池22口,容积2400立方米;整治山平塘16口,容积21万立方米;新建引水堰1处,引水能力1.2万立方米,维修、技改提灌站4处,装机96千瓦。累计完成投资424.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205万元,区财政安排资金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5.4万元,投劳折资109.1万元。从“坚持三个到位、抓好三个整合、推进三个转变”等方面,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工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三个到位”,强力推进小农水建设。一是领导靠前指挥到位。区委、区政府领导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坚持每周一次亲临工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二是部门技术指导到位。区水务局局长亲自主抓,并落实1名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从水利股、堰管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5名,进驻工地现场跟班作业,提供零距离指导,保姆式服务,做好测量放线、质量把关、工程计量等工作。三是群众主动参与到位。由于建设主体明确为项目村组和农户,补助资金直接兑现到工程和农户,充分调动了群众建设积极性,纷纷踊跃筹资投劳,主动参与沟渠疏浚防渗、塘堰清淤治漏、池凼开挖衬砌等小农水工程建设。

——抓好“三个整合”,合力共建小农水工程。一是整合集中涉农工程项目。我区将小农水项目与全域灌溉、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农发土地整理、新农村示范片高产农田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进行充分整合,形成合力,整村连片、整个小流域地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如市、区两级确定的杨关产业带,沿阴山河流域建设水利设施,涉及杨家、关帝两个镇的11个村,总人口1.38万人,耕地面积2万余亩,已整合了包括“五小水利”、全域灌溉、农村公路、农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9300多万元。二是整合优选农业开发企业。按照高效节水要求,科学预测“五小水利”工程建成后的农业供水能力,对前来项目区发展农业开发项目的企业进行整合优选,金峰镇、杨家镇成功引进了华能蔬菜公司、兴达食用菌公司、金翼葡萄公司等农业开发企业。三是整合重组农民专合组织。金峰镇莲花池村、杨家镇柏林湾村将各自村内的农民用水协会与蔬菜、水果合作社等,在实施“五小水利”工程中,按照出资比例、灌溉受益范围等进行整合,以更有利于明确和落实投入、权属、产出等责任、权利和义务。

——推进“三个转变”,着力彰显小农水效益。一是在兴修水利的同时,注重向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转变。切实做到水治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农田就整理到哪里,林草措施就跟进到哪里,新村建设就辐射到哪里,促进整个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村面貌的打造提升。二是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向建管并重注重良性运行转变。实行“先改后建”,对“五小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在建设之初就一步到位,落实管理主体、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后有人管,良性运行,持续发挥效益。三是在服务传统农业的同时,注重向优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转变。通过建设“五小水利”工程,金峰、杨家2个乡镇、5个村真正实现了蓄水有塘库、灌溉有渠堰、排涝有沟涵、沉沙有坑凼,取得了蓄泄自如、灌排有序、旱涝保收的良好效果。过去的传统农业——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的种植有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彻底改变了等雨植禾,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项目区通过引进企业和发展农民专合组织,正在抓紧建设500亩无公害蔬菜大棚、1200亩丰产巨蜂葡萄园、300亩莲藕标准水塘、200亩优质食用菌和灵芝产业基地等,群众增收致富的进程明显加快。(涪城区水务局)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