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平凡的人生有家乡含增的精彩故事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8-06-29  发稿编辑:韩春梅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出生在四川江油含增山区的一个小村庄。自打懂事到进校读书就和三尺灶台及红苕、土豆结缘。生活中最精彩的故事就是和小伙伴放学玩耍回家有一碗油拌米饭或臊子面。

1978年那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懵懂中从广播播音员的语气里感觉世界在稍稍发生变化,我突然有了想走出去看看的想法。

时间定在中秋节前后的一个星期天。经过商量和家长同意,我和一群开裆裤同学徒步来到长钢三厂生活区,第一次看到了三层高楼、水泥路面和不一样的衣着打扮,生命的记忆里才有了粉红柳绿和花枝招展。

在一个年龄稍大同学的带领下,我们穿过十里钢城沿着河边来到一个叫天苍观的地方,抬眼望去巍峨高山中腰有一座古庙,当地说那就是乾元山金光洞,洞里有个老道会讲太乙真人和哪吒太子的故事。时间有限,我们一行人只有望着洞口处的香烟和着丝丝云雾在山谷间飘落而悠远。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文化记忆里有了关于乾元山金光洞的印记。我们相约第二年春天再登乾元主峰到仙洞去听老道长讲关于哪吒太子的神话故事。

第二年的春天没有成行,念头被改革的春风拉进了紧张的课堂。

1988年,我已经在家乡一所初中当语文教师。那年春天,我带着初二学生骑车穿厂区,沿盘江河而上,车停半山,步行两小时终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乾元山金光洞。

在刻有“太乙真人”大型字样的洞壁下,道长娓娓道来,哪吒出世,大闹东海,太乙真人修道练丹,太子拜师学艺的精彩章节留在我和我的学生的对家乡认知的故事里。

走出洞外向四处眺望,巍巍乾元,荡荡盘江,溪水环抱山麓,沃野仰俯群山。登上乾元山顶,如诗如画的绵江山水,绵延横亘,百惠显变,气象万千,令人如梦仙境,身处蓬源。

凭着我那不多的人文背景,我家乡含增的文化故事里有了水的柔美,山的巍峨,和神话般的奇思妙想。

1998年我已经离开学校到了政府从事宣传和文化旅游工作,有幸陪台湾和东南亚客人,以及绵阳沿江和长兴集团旅游和开发投资考察。出于工作需要,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家乡自然山水和人文风情的文章。

常言道:“近山知鸟音。”轩辕黄帝能从一千多公里远来四川峨嵋求道,距峨嵋山仅三百多公里的江油乾元山,抵不住道音穿越,道教当属幅射范畴。

《江油县志》第一卷说:江油在“唐、虞、夏、商为梁州之域,周秦氏羌之地”。江油在周秦之时就有有修道者。唐代大诗人李白少作《太华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戴天山(即大康李白读书“匡山”)与其西面乾元山金光洞相邻,足见乾元山已是道风盛行、香火旺盛。

《江油县志》第二十四卷载有明嘉靖时保宁府同知叶松于壬午(1552)年,著《游天仓洞》一文,文中转引旧志说:“天仓洞、太乙真人所尝居,名碧云宫”,比《封神演义》的成书时间明隆庆(1567)年至万历(1573)年早 10-20年时间,足见乾元山封神与道教文化传说奠定了《封神演义》成书的雏形。

《封神演义》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砚”故事中所述太乙真人收石矾和哪吒拜师修道处,及廒丙思过修行的银光洞等神话传说故事的主要表演场就在乾元山金光洞。

在与客人的交流互动中,我努力追寻着含增的文化脉络,游走在乾元山金光洞、银光洞、白龙宫、蓥华山的峰岭山道间,不断品尝着丰富多彩自然山水,一种无形的文化自信逐步在一个草根含增人身上升腾起来。讲好含增的故事,做好振兴含增乡村大美文章的思路在心里形成雏形。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导工作。总书记强调,城市与乡村要同步发展。要增强改革动力,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含增有丰富的文化底色,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硬件准备,一个文化旅游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构想在我大脑里清晰起来。

以建成江油西部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和文农林旅深度融合及绵阳医养融合、旅养结合示范镇为目标定位,按照 “山、水、绿、文、城”五字文章,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绿为底、以文为魂、以城塑形,保持山清水秀、环境优雅、风景怡人的特色,建设美丽山水小镇。

将本地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与城镇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相协调,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相协调,加强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弘扬,着力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合到城镇风貌中,让所有居民群众和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围绕G347过境含增场镇和集镇主干道交汇,以及连接北川香泉黄江大桥等重要节点区块,全力打造和提升“两路(迎宾路、黄金路)一道(钢城大道)一公园(街心公园)”三大集镇亮点。加快沿街商业开发,打造商贸综合样板街和居民文化休闲公园。以中华洞天建设4A级景区,乾元山建成5A级景区和“记忆河谷长钢厂” 4A级景区建设为契机,在场镇关键节点科学适度置入哪吒、道教文化元素,增加和重构园林小景,打造美丽宜居示范镇,着力彰显含增地域文化色彩。

实物载体容纳多元人群,多方平台错位搭建,人流不断凝聚、物流不断涌现,信息不断勃发,含增特色文化旅游小城镇流淌进每一个含增人多彩的故事里。

故事里描绘着一幅美丽的画卷。发端于岷山山系的盘江激流带着岷山山脉的雄壮和羌风羌韵在含增停留,上世纪60—70年代,大三线十里特钢基地形成的含增场镇,上万建设大军里,抚顺钢厂的东北大汉把粗狂豪放的东北秧歌扭进了地处深山的含增,江浙、上海等工人老大哥把柔婉、轻细的江南小调哼进了含增,和着乾元山太乙真人和哪吒太子的传说及梨花仙子的故事在这里同时传唱。各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交汇、碰撞,形成多元互动的文化氛围和极富特色的文化张力。文化已经镶嵌在一万多含增人民心中,镶嵌在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的美景中。

像仍不愿逃离这块宝地的所有含增人一样,我每天晚饭过后,都会惬意地享受着盘江清凉的河风,漫步于迎宾路、文化路、钢城路、黄金路上,听南腔北调的嘻笑怒骂、歌声悠扬,看车轮脚步,漫步劲舞。

含增——这座立体之城、活力之城的每条道路就像一台美丽钢琴的琴键,游走在上面的人们沐浴着朝霞夕阳、倾听着风声雨声,用笑声、歌声共同演奏着奇妙精彩的含增故事。(吴朝东)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