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三台县花园镇“种文化”纪实


一个西部乡镇的“文化寻梦”之旅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8-01  发稿编辑:景秀丽

镇上要举办“庆祝建党92周年文艺演出”,消息一出,各村(社区)呼啦啦报上来300多个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县里要举办“实现伟大中国梦”主题文艺调演,通知刚发下来,镇综合文化站随即报上去30多个器乐、歌舞、小品、相声、快板等节目,让主办方“随便挑、随便选”。

这里,就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花园镇,一个位于川西北丘陵深处的普通乡镇。

近年来,在市、县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大力支持下,花园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巧借“送文化下乡”东风,加快“种文化在乡村”步伐,“种”出了一片崭新的文化天地。

“以前盼文化下乡,老百姓只能偶尔品尝文化大餐;现在种文化在乡村,老百姓常吃文化家常菜。”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李安明说:“文化的种子已经在这片热土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花园镇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大花园。”

号发展之脉,开出文化良方

花园镇是有名的“麦冬之乡”,当地种植名贵中药材“涪城麦冬”已有5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纳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里的百姓大多靠种麦冬走上了致富路。然而,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些百姓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富贵病”:每年3—5月麦冬种收季节忙一阵,其余9个月农闲时间则无事可做,喝酒滋事,打麻将赌博,还借道听途说的事由围堵政府机关,甚至热衷上访、群访、缠访……花园镇一度“乱”名在外,“维稳”成了镇党委政府最头疼的事情。

如何让老百姓“富而思进”?2010年,按照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安排,花园镇成为了绵阳市文化局“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联系乡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口联系乡镇。其后,三台县委县政府也将花园镇确定为三台县文体局“挂、帮、包”联系乡镇。市、县文化部门负责人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上街道进社区与居民零距离沟通,下田间爬山梁跟农民面对面交流,找准了问题的“症结”:老百姓虽已丰衣足食,但长达9个多月闲极无聊的农闲生活容易导致精神空虚,文化“缺钙”正是制约花园镇可持续发展的一道“瓶颈”。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市、县文化部门和镇党委政府对症下药,开出文化“药方”,引导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开始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耕作——在广袤原野上“种文化”。

送文化下乡,播撒文化种子

“种文化”的起点是“送文化”。在为期3年的“挂、帮、包”对口联系过程中,市、县文化部门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将文化的种子深深播进每一个村(社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百姓心中,激活了花园镇一潭文化春水。

抓示范、树典型,让乡村文化氛围“浓”起来。市文化局选派优秀干部到花园镇挂职任镇党委副书记,选择文化环境相对较差的白衣村作为突破口,拉开了花园镇“文化新村”建设序幕。短短几个月,建起了农家书屋、村图书阅览室和业余文化活动中心,搞起了健身舞、太极拳、公益电影放映、养生保健讲座、种养殖技术培训等系列活动,引导村社群众逐渐从麻将桌上走下来,走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2010年9月,市文化局机关、市文化馆、市艺术剧院、市图书馆组成70余人的“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队,为白衣村送去了电脑、打印机、电视机、DVD机、音响设备及300余张农业科技光盘、500余册图书,并献上了一台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这场演出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白衣村百姓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位82岁的村民大爷主动登台,即兴创作朗诵了一首顺口溜,将演出推向了高潮。这次“送文化下乡”,不仅激发了白衣村百姓的文化激情,也让前来观摩的镇机关和其他10多个村(社区)的干部群众群情振奋,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你追我赶的群众文化热潮。

引资金、建阵地,让镇综合文化站“站”起来。市、县文化部门和镇党委政府抓住用好灾后文化设施重建的难得机遇,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顺利完成镇电影院、镇综合文化站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的同时,协调筹集资金260余万元,开设了多功能活动厅、文化活动室、书报刊阅览室、培训教室,设置了室外活动广场、宣传栏、黑板报等配套设施,添置了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将镇综合文化站建成了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于一体的乡镇文化平台。

送下去、请上来,让乡镇文化骨干“动”起来。阵地建好了,镇党委政府又对全镇文艺骨干进行摸底调查,在各村(社区)选拔了30余名“文化能人”。市、县文化部门实行定向培养,安排专业教师送教下乡,逐一进行量身打造;利用市、县举办专题培训班的机会,分期分批将这批“文化能人”请上来,参加系统培训,增长才干;还专门安排外出观摩活动,让这批土生土长的“文化能人”到更广阔的舞台去开拓视野,使他们成为了“留得住、用得上、撑得起”的乡村文化建设中坚力量。

建班子、搭台子,让乡村文化活动“活”起来。30余名“文化能人”作为村(社区)文化带头人,很快带出了18支村(社区)文艺演出队。镇综合文化站专门为18支文艺演出队建立工作档案,指导各村(社区)制订日常文化活动和重大文艺演出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各村(社区)文艺汇演及全镇文艺调演,让每支队伍、每个队员都各显其能、大展风采,逐渐形成了“村村出动、家家动员、人人参与、处处开花”的生动局面。

种文化在乡,培育文化花园

“种文化”的关键在于“强素质”。在巩固和深化“送文化下乡”成果的基础上,花园镇党委政府响亮提出了“举文化旗、建文化镇、走文化路、做文化人”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送文化下乡”向“种文化在乡”转变,让全镇干部群众在“种文化”的亲身实践中,知晓国家大事,了解方针政策,掌握致富信息,明白人情事理,提升自身素质。

夯基础,建机制,优化文化环境。硬件方面,在建好用好镇综合文化站、电影院等大型文化设施基础上,全镇又建起1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4个农家书屋、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形成了“20分钟乡村文化生态圈”,方便群众就近参加文化活动。软件方面,在深入地开展“文明在社区”、“美在农家”、“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制度,镇年度财政预算单列村(社区)文化管理专项经费,足额配备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专职管理人员,并对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人员实行以奖代补,按月兑现考核奖励资金,确保了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每天8小时以上免费开放,文化活动广场随时开放。乡村文化建设小支出,节约了乡镇“维稳”大支出,2012年至2013年,全镇未出现一例到县、市、省、京上访事件。

选苗子,育生态,激发文化自觉。花园镇一手抓骨干文艺队伍建设,一手抓群众文化普及,既扶持“文化大树”,也培育“文化绿荫”,让全镇百姓从文艺观众变身文艺主角,从文化享受者变身文化创造者,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文化生态。目前,全镇18支文艺演出队已有在册队员300余名,年龄最大82岁,最小16岁,20至30岁年轻人达到30%以上,唱歌、跳舞、器乐、填词作曲、写诗朗诵、创作小品,甚至连主持人、化妆师等各类人才应有尽有。每支演出队的背后,还有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组成的庞大“亲友团”“粉丝群”阵助。后援团不仅带来了精神支持,还带来资金襄助,支持队员买服装、添道具、购设备,仅2012年,4支场镇演出队人均自筹投入就超过2000元,14支农村演出队也达到人均800元左右,每次演出,阵容之齐、人气之旺,效果之好,堪比明星演唱会。群众感慨:“以前要是没有麻将铺子,心里会空落落的;现在要是没有文化活动,整天都不自在。省下打麻将的钱投入文化活动,更划算,更舒心。”

抓传承,促创新,树立文化自信。花园镇始建于南朝梁武陵王天正二年(502),历为县、郡治所,还是古涪城旧址及三国文化的重要节点,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镇党委政府适时启动乡土文化集成整理工作,鼓励百姓广泛参与挖掘历史文化素材,整合民间文化资源,整理出了悠远的历史文化、厚重的三国文化、淳朴的民俗文化、幽雅的生态文化、独特的麦冬文化、浓郁的节事文化、清新的创新文化等8个大类、20余个文化传承项目,推出了“孔子画像碑”“魁星楼传说”“琴山大佛寺”“麦冬酒工艺”等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体系,正在策划编写本地中小学乡土文化教材,让广大百姓尤其是中小学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信。

创精品,树品牌,走向文化自强。通过鼓励原创文化,张扬个性风采,走差异化文化发展的路子,花园镇呈现出“一村一特色、一社一亮点”的文化发展趋势,涌现出了文艺全能村、歌舞村、戏曲村、曲艺村、书画村、手工艺村、吹打乐村、腰鼓队村、采莲船村、马马灯村、舞狮舞龙村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文化新村。2012年春节,花园镇“文化闹新春”好戏连台,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一场广场大联欢、五场村(社区)专场演出、一场综合展演出,为全镇百姓献上了原汁原味的群众文艺盛宴。一大批百姓自编自演的原创文艺节目,如营城村的川剧折子戏《赌博危害大》、白衣村的说唱《四个大妈赞花园》、水磨河村的诗朗诵《走进农家书屋》、涪江村的民乐合奏《柳连柳感恩》、四脊村的快板书《十谢党恩》、星楼村的小品《回娘家》、法源寺村的相声《文明乡村人》等,说自己身边人,道自己身边事,讲人生社会理,接地气连民心,不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还经常受邀赴德阳、罗江、中江等外市演出,被专家誉为“业余队伍专业范儿”。

以文化育人,催生文明和谐

麦冬之乡添动力,村社无处不飞歌。18支文艺演出队,300余名农民演员,数千名铁杆“粉丝”,近3万名本土热心观众,在花园镇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文艺热潮。吹拉弹唱的多了,赌博斗殴的少了;载歌载舞的多了,无事生非的少了;结伴娱乐的多了,邻里纠纷减少了;看书娱乐的多了,上访缠访的少了;家庭不合的少了,喜庆祥和的多了……这片生长“麦冬”的沃土,逐渐“长”成了万紫千红的文化花园。

文化之乡聚合力,乡风文明看花园。天天有文化便餐,月月有文艺演出,季季有主题活动,年年有文化创意,村(社区)文化小舞台与乡镇文化大舞台相映生辉,成为了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基层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情报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油站”。全镇百姓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逐步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变成自觉,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经济强镇增活力,两轮驱动天地宽。文化引路,产业突围,“富了脑袋”的花园百姓,破除“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在做大做强“涪城麦冬”品牌的同时,积极发展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特色水果、优质畜禽及农副产品深加工,还办起了农家乐、坝坝宴,走上了高产量、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三高农业”新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花园镇及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陆续建成了工业集中开发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贸易区、乡村文化旅游试验区,加快推动传统农业乡镇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发展转型,迅速向亿元乡镇迈进。

送文化下乡,开出文化良方,破解了制约花园镇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种文化在乡,成为一把金钥匙,打开了花园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门。红红火火的“文化寻梦”之旅,不仅拓展了花园镇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广阔路径,也昭示着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前途和未来。

“种文化如同种庄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花园镇党委书记唐明官如是说:“抓乡镇文化建设,看似务虚,实则务实,而且事半功倍。文化发展了,人心稳定了,社会和谐了,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也相应增强了。农村文化建设,势在必为,大有可为。”(作者 王述生:三台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兴明:绵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