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中国科技城绵阳多措并举破解企业融资难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8-09-07  发稿编辑:韩春梅

 

面对全国性的融资难、绵阳金融系统大胆探索、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获得总理点赞并在全国推广,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社会融资结构趋于优化、军民融合产业引导基金、县域经济发展基金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初见成效。今年6月,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总量首破2000亿元大关,在全省除成都外的地市州中率先突破贷款总量2000亿元大关。
政银企携手,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8月23日,工商银行绵阳分行与四川中油九洲北斗科技能源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联合推出普惠金融新产品——“油e贷”。
“油e贷”的正式上线运行,是我市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又一重大金融创新之一,这种银企跨界合作,打破了融资服务的地域界线,形成了“一点对全省”的崭新模式,工商银行绵阳分行自主建立数据筛选模型,进行事实授信。该产品具有融资批量化、线上化、信用化、小额化、无界化、及时化的特点。
3分钟审批,当天放款授信期限最长3年
平安银行绵阳分行严格践行小微企业“四天开户”要求,截止8月31日,该行共计发放发票贷41户,贷款余额1430万元,真正实现了3分钟审批,当天放款;贷款授信期限最长3年,随借随还,灵活度高。该款产品正是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符合小微企业特色的产品,解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
四大因素导致融资难融资贵
目前,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融资难贵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尤为突出。
中小微企业信用等级低,获得银行贷款难,常常不得不求助于抵押担保,除利息外还要支付抵押担保费用,据绵阳市金融办抽样调查反映,有的企业借款成本已经达到15%-20%,民间借贷成本更高,不堪重负。
绵阳金融系统按照省委、市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有关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找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标分析,绵阳金融系统在调研中发现,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缺押品。一般萌芽期及初创期的小微企业都缺少可用于抵押的各类固定资产。企业主本人及家庭名下、企业名下均缺少足额的抵质押物,这也是困扰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二是缺数据。目前绵阳市银行的信用类产品一般都是依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某一类持续稳定的数据源作为授信依据,例如纳税数据、结算笔数、结算金额、pos收单量、代发工资数据等等。一般小微企业平时不注重这类数据的积累,导致无法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支持。三是融资周期长。按照传统的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企业从提出申请、递交资料,再到银行贷前调查、申报审批,再到后面的合同签订、抵押登记等流程,最后到放款的时间可能会经过一个较长的周期。四是融资金额小。有时可能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五大举措推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老大难”
要破解这些瓶颈,亟待金融系统发力。我市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6月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38.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6.60亿元,同比多增20.2亿元,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力度明显加大。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推动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市金融总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一是叠加政策效应,提振企业信心。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精准性,持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近两年来先后通过实施科技型(军民融合)中小微企业认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绿卡等政策举措,有效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极大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二是推动融资对接。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部署推动,金融办牵头组织,以“梳理融资需求、宣讲融资政策、解决融资问题、推动融资对接”为主题,开展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县区行”活动,深入各县(市、区、园区),逐一现场调研走访100多户中小微企业,宣传相关信贷政策和金融产品,促进银企融资对接。三是充分发挥金融监管部门的作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营造良好金融监管环境。
二是强化金融供给,引导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业。6月末,全市支小再贷款余额12亿元,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至5.4%,较同档次贷款利率低1.4个百分点;严格实施定向降准政策,累计为辖内金融机构释放可贷资金9.7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18.6亿元,其中“央行小微票据通”11亿元,“央行科票通”18.6亿元,定向、精准支持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三是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增强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动力。 一是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6月末,全市共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13个,其中科技支行2个、科技金融服务中心8个、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3个。二是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先后研发了工行“油e贷、建行“网上贷”、平安“快捷贷”、商行“科创•税e贷”、交行“税鑫融”、科技中小微企业公积金信用贷、军工资质贷等金融产品;鼓励银行机构采取“不动产+知识产权质押”“票据+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混搭方式办理轻资产抵质押贷款,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56亿元,居全省第二位。
四是强化直接融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建立了县市区、园区主体推进、市级相关部门归口推进的企业上市工作机制。全市后备企业库首批入库111户,上市服务中介库首批入库52家,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超过300家。全市上市挂牌企业32家,其中上市公司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居全省第二位。
五是强化政府增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聚焦财政金融互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奖补、增信、过桥等方式,多渠道、多举措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一是推进产融合作。征集发布全市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企业(项目)融资需求清单,并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征集发布中小企业融资需求760亿元,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23场次,签订授信总额600亿元。二是健全担保体系。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17个,注册资本16.3亿元,17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为1620户中小微企业提供400多亿元融资担保服务。三是完善风险分担。市县财政共计安排1.85亿元持续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补偿、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等工作,不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四是设立上市挂牌专项补贴。预算安排中小企业上市、“新三板”和天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补助资金,支持企业直接融资。五是做好中小企业应急转贷服务。市县财政设立了总规模3亿元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累计周转资金总额达17.36亿元,为138户中小企业解决应急转贷困难,降低企业财务成本8404.5万元。
应收账款融资,“绵阳模式”总理点赞全国推广
率先全国试水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成效显著,获总理点赞、全国推广。绵阳通过供应商“链中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实现全产业链直接、间接供应商一键线上融资,解决了长虹上游中小供应商因授信基础数据缺失、融资难、融资慢、融资流程复杂、融资手段落后、融资信息屏障等问题,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探索了有效的路径。2018年6月被中国财协评为“最佳履行服务成员单位责任奖”“最佳履行服务产业链责任奖”。
今年以来,绵阳以持续深化应收账款融资“绵阳模式”为抓手,强机制、添措施,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1-5月,全市实现应收账款质押融资299笔,融资金额3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22.3亿元,同比增长200.9%。其中,小微企业成交45笔,金额为16.1亿元,占总规模的48.2%,较去年同期提高21.2个百分点。据测算,为企业节约成本4700万元。
通过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等一系列举措,解决了在绵上下游企业应付账和融资难、融资贵。这一系列“组合拳”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了绵阳金融力量和智慧。
(姜林  杨杰)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