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我市大力推进人才工程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7-07  发稿编辑:韩春梅

 

 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西部重要的国防军工重镇和科教人才资源大市,绵阳蕴藏着巨大的“人才红利”。如何让这份丰厚的人才“家底”升级为科技城建设的强大动力,凸显创新创业人才对科技城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解放人才生产力?2013年,我市率先出台全省首个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绵阳科技城创新人才汇聚地建设的意见》,成为全市完善“升级版”人才机制的纲领性文件。

5年来,通过统筹“三个资源”、打造“五支队伍”、完善“五个机制”,我市创新人才汇聚地建设成效显著,“升级版”的人才机制效应已然全面显现:全市累计资助697个人才项目,投入资金达2.3亿元,撬动各类资金投入154.28亿元,受资助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34.34亿元,绵阳科技城正逐渐成为西部人才、产业“双高地”。

统筹“三个资源”让更多高端人才“偏爱”绵阳

拥有中国物理研究院等18所国家级科研院所、“两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9万人,每4名城市人口中就有一名科技工作者……

很少有三线城市拥有如此丰厚的人才“家底”。然而,市委、市政府并没有停止招贤引智、人才培育的步伐。为了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人才服务发展战略布局,让更多的高端人才“偏爱”绵阳,2013年,我市出台全省首个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绵阳科技城创新人才汇聚地建设的意见》,针对发展科技型企业、军民深度融合等,形成“1+16”人才政策体系。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我市连续5年召开高规格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高调、强势地形成全域抓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

建设人才高地,仅有政策资源远远不够,还需要统筹财政资金、聚集各方力量。2013年以来,我市逐渐组建起跨部门的人才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平台,制定责任清单,统筹管理8亿元“双创”资金,为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在解决资金瓶颈的同时,我市还全面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和省政府10项特殊政策,集合7个市级部门、16个试点单位、9个县市区(园区)和7个市级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共同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人才开发体系建设。

5年来,我市先后推动实施人才公寓建设、创业人才购房补助、《高层次人才证》发放、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荐资助、电商人才评选等工作,逐步形成让高端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的良好氛围。

打造“五支队伍”构筑人才创新创业西部高地

对高精尖缺人才,有“千英百团”聚才工程;对科技人才,有“涌泉团队”扶持工程;对于国防军工科研人员,有民口项目补助激励其迈进经济一线;对重大引进项目,给予人才团队建设资金;对返乡创业人才,有专项资金帮助其在农村施展创业才华……

5年来,我市坚持突出高端引领、分类施策的原则,牢牢锁定“五支队伍”的打造,加快构筑人才创新创业西部高地。

——以“千英百团”聚才工程为引领,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人才,对引进的创新人才和产业团队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和2000万元资助,累计引进国省“千人计划”专家33名、领军创业人才173名、博士910名。2016年,全市人才最为密集的高新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3.5%。

——助推科技人才实现价值,实施“涌泉团队”扶持工程,给予科技创业团队最高100万元资助,设立1000万元市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目前创业科技型企业达8927家。

——激励国防军工科研人员迈进经济一线,对承担重大科研计划民口项目的国防科研院所人员,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在导航、核医学、物联网等领域催生238家军民融合企业。

——聚焦重大引进项目人才团队建设。对引进的重点产业,按开工后一年内实际到位资金,给予最高200万元人才团队建设资助。

——支持返乡创业人才创业农村。设立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返乡创业人才在贫困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资助贫困村专合组织、家庭农场带头人引领产业发展。

五支队伍”,几乎涵盖了全市各行业、各层面的人才需求,成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的“智力库”“人才库”。

完善“五个机制”释放人才活力注入发展动能

2015年8月,绵阳成为全国、全省系统推进全创试验的重要承载地。抓住这一重大契机,我市着力完善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开放合作、产业人才个性化培育、金融资本接续扶持五大机制,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全市创新创业动能。

在近两年的全创实践中,我市设立了全国首支规模20亿元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和全国首家军民融合保险支公司,联合中物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等开放1000余台大型科学仪器,组建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同时,围绕高校去行政化、国企人才激励、院所人才流动等开展45项改革,全市共有216名国有企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离岗创业。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我市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1所高校院所签订205项合作事项,引进剑桥大学等7家高校在绵设立分支机构,组建全国唯一的国家空管监视与通信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家、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5家。

在人才开放合作方面,我市建成国际企业孵化器,在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设立招商与引智联络处,仅去年就引进42个外专引智项目。同时,依托清华大学,先后培育387名创新型、复合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施项目育才模式,支持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研发团队进行成果转化,给予每个团队最高60万元资助。

为了鼓励金融资本服务全市人才工程,我市还完善金融资本接续扶持机制,对扶持人才创业成效显著的金融机构给予人才资金奖励。5年来,累计资助并引进51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推出了30余种创业融资产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146.5亿元。

放飞梦想、尽展才华。在绵阳这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加快汇聚,成就精彩人生。(王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