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农信投身乡村振兴的两点建议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8-09-03  发稿编辑:韩春梅

 

2018年7月15日,四川农信助力乡村振兴暨2018年半年工作会在成都召开,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艾毓斌作了题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勇做农村金融主力军,奋力将全面支持“三农”事业发展推向新境界》的重要讲话。总行党委按不同层次、采取不同方式先后组织中层干部、条线部门骨干和基层员工多次进行学习讨论。把讲话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思考,仰取俯拾,颇有收获,提出两点建议供参考。
强化风险意识,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质量、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始终把风险防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省联社党委聚焦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提出做好四川农信工作要牢牢把握的“六个坚持”之首。没有风险意识,何来合规银行?乡村振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一件热闹的事情。农信在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要自觉遵循金融基本规律和要求,切忌“一窝蜂”“挣表现”,在风险控制上“走过场”。
一要警惕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办事就要用钱。对一些基建性质的项目,一定要按照“穿透”原则弄清楚“谁是老板”“钱从何来”,不能迫于某些压力甚至为了刻意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在满足形式上的风控要求后就盲目投入信贷资金。
二要防止个别民间资本“蹭热度”套取国家政策和信贷资金。为鼓励工商资本积极投入,各级政府必定会出台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少数业主本来就以套取国家政策和资金为目的,声张虚势,极尽包装之能事,项目“高富帅”,骗了银行“傻白甜”,最后留下一堆埋在土里、沉在水里的“资产”“在希望的田野上”无法处置变现。这种鱼目混珠的民间资本投入,需要在支持乡村振兴时仔细加以甄别。
三要正确认识财政风险分担机制的作用。为鼓励金融机构投入,各级政府的方案里面都提出了建立财政出资的担保基金。财政资金风险分担的主要意义在于引导、安抚,绝不是为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兜底。农信在支持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时,还得从项目本身可行性、现金流预期和可控程度方面进行分析,不能依赖财政担保基金的担保保障。
四要始终坚持量力而行和依靠系统力量。对500万以下农户经营性贷款和1000万以下涉农小微企业两种“普惠”贷款,不要错误理解为“放宽条件”“降低标准”。要坚持“机会均等”和“商业可持续”的普惠基本原则,在符合本身风险偏好前提下满足客户合理的融资需求,无论单户还是行业集中度,都要控制在自身可以承受的风险限额以内。
重视人才培养和管理,建立一支“农”味更浓的队伍
五年来,四川农信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培养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服务“三农”金融干部队伍。
一要看到“脱农”现象还客观存在。特别是行社“脱钩”后新入行的员工,缺少农信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还不能从如何服务“三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与“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要求相距甚远。
二要真正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引导作用。如何发挥利益的引导作用,还需要管理层有勇气去尝试,下决心去改革。
三要建立完善干部人才培养机制。建议总行党委向区委区政府汇报,选派1-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涉农部门或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全脱产挂职2到3年,让“农”与“金”真正结合起来成为“农金”,为新时代做好农村金融工作探索、积累经验。此外,农信几十年“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也要保持、发扬。老同志要有心胸、有格局,主动担负起为全行培养后继人才的重任;新同志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不光能干事,还要勤思考,看得到问题,想得出点子,既能居一隅,也能挡一面,潜心静气,方能行稳致远。
(邓先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