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农信“五个着力”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12-01  发稿编辑:韩春梅

凝心聚力践初心   乡村振兴开新局

绵阳农信有7家法人机构,432个网点,3200名员工,759个农村金融服务站。截止11月末存款总额1178.3亿,较年初净增118亿元,占全市21家金融机构21.18%;贷款总额704.2亿,较年初净增81亿,占全市金融机构21.99%,其中:新增可贷资金用于当地93.15%,涉农与小微贷占比82.28%,增速12.71%,普惠型农户与普惠型小微企业增速12.97%,增量市场份额21.14%,贷款净投放居全市首位;有各类银行卡538.2万张,其中社保卡274万张,占51%,是名副其实的地方主力军银行。今年以来,绵阳农信系统精耕主业,做好“农”字文章,进一步拓展“双基”共建客户内涵与外延,创新金融支农模式,试点先行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满足乡村振兴大形势下新农村市场多元化金融需求,真正做到“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全市农信积极发挥在党建共建、乡村振兴、化解金融风险、普及金融知识、信用工程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为绵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金融赋能”,确保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成效显。

一、着力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绵阳农信系统积极对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额农户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其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主动加强同地方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沟通对接、战略合作,及时关注掌握乡村振兴示范区重点项目库和年度项目清单,大力支持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并给予利率优惠,确保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乡村振兴贷款占涉农贷款比重持续提升。截止11月末,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5户,发放贷款6.2亿元,间接带动农户4000户。强化推广“传统小额农贷”+“智能小额农户”;以“助学贷款”+“蜀青振兴贷”支持大学生客户1300名,助学贷款9615万元,支持大学生、青年、妇女、失地农民等创业人群贷款2100多户,2.8亿元;以“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园保贷”、“服保贷”、“流水贷”,有效破解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切实帮助中小小微企业7.8万户,贷款余额余额280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确保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以“个人消费”+“蜀信e贷”满足居民线上线下信贷服务需求,发放个人消费贷款209亿,确保市场经济复苏贡献了农信力量。

二、着力普惠金融,纵深推进“双基”兴建

加强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农信社深度合作,1632名农信村官充分发挥协调联动的优势,组织开展以农户资信调查、信用等级评定和综合授信为基础,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积极改进信贷流程,引入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农信网点,由农信社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民营经济主体办贷环节;推进信贷管理新模式,专设绿色通道,由“线下定期审批”变为“线上实时审批”,实施限时审结机制,最快实现从申请到放款1个工作日内办结,主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下调10%贷款利率,对疫情防控期间到期办理转贷展期利率下调,去年让利近9000万元,今年再度让利5000万元。

三、着力助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持续保持对脱贫人口的金融支持措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更好地发挥金融防止返贫作用对有信贷需求的脱贫户,按照各级各部门文件要求,继续提供信贷支持。截止11月末,今年新发放脱贫小额贷款360笔,1240万元。

二是做好乡村振兴示范区特殊群体的金融需求,支持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高校学生,科技特派员,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创业的融资需求。

三是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管理作用,银行与政府共同搭建推进金融创业就业工作平台。

四是支持乡村振兴,培育发展现代农业,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川字号”品牌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用好“蜀青振兴贷”、“乡村振兴.头雁信用贷”,“乡村振兴.产业信用贷”,“拥军贷”,“村社贷”,“退役军人创业贷”等产品,实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和“三项评定”,支持重要农产品生产,推广满足生产经营,销售全环节,“茶叶、麦冬、中药材”等产业贷款,引入担保和基金增信,加大对生猪“活体抵押”等菜篮子种业的支持力度。

四、着力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充分发挥支农服务站,农信村官走基层的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放大服务站联络功能,并持续开展“农村金融夜校”,“金融大集”多层面,广角度,做好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深入农村地区普及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诈骗、非法集资、假冒名贷款,提高广大群众对金融知识的知晓度、风险识别度及防范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支持打赢脱贫攻坚,助推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宣传推广力度。今年开办各类流动课堂3100次,送金融知识下乡受众人数达104万人次。

五、着力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全市农信系统共投放ATM、POS、EPS等电子金融机具7225台,建立助农取款点1859个,电子机具村覆盖率100% ,足不出户农村即可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一是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站建设。融合政务、党建、人社、民政、财政、税务、退役军人事务等服务,以及通讯、水电气缴费,农资销售,农技指导,物流等服务,延伸到村级,将农综站建成支持乡村振兴有效支撑点;借助物理网点、自助机具、手机银行构建起“营业网点+农金综合服务站(点)+蜀信E电子银行”点、面、线三位一体,多层次、多渠道互联网金融服务格局,真正打通了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

二是优化农村网点布局。综合站金融服务全覆盖乡镇村社,增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和智能机具,提升乡村振兴智能化服务水平;目前平武农商银行手机银行可以办理社保缴费业务,三台农商行可以在村农金综合服务站办理医保缴费业务。

三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银政、银担、银保”合作,强化分险机制,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

四是设立专营机构,打造专营团队。支持“5+3”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提供一对一,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推广“农合社+产业园+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等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和供应链融资;

五是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运用“一园一栋、一园一品”思路,实行“整园授信”和“1+N”一揽子服务,支持园区主导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六是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结合登记赋码工作 ,针对性提供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探索金融集体资产收益权和股权质押信贷业务;平武农商行助力“双碳”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和支持国家大熊猫公园进行了有效探索。

七是支持新型农村基层设施建设。保证“五网”建设信贷投入,介入交通强市战略,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城试验示范区建设,做好农村学校、医院、养老院和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危旧房改造融资支持;

八是支持农村消费升级和主动适应老龄金融服务。推广信用卡和“农E贷”,引导转至线上消费模式,融入各类消费场景。

九是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基层治理建设,返乡创业、巾帼建功等有机融合,依托“天府信用通”搭建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评定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积极探索信用评定挂钩运用,担保、保险、产业、电商、物流领域;

十是充分发挥绵阳农商行全省农信系统规模最大城区农商行,最大单一客户授信额度4亿元,最大集团客户授信额度6亿元,为城市经济和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强大的资金支持优势,主动融入绵阳科技城创新驱动重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如今,绵阳农信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绵阳农商行为龙头,金融助力科技城和主城区市场重大项目发展;以江油农商行为北翼,支持工业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三台农商行为南翼,支持现代农业,供给侧,生猪种业及“三农”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绵阳农商行战略入股北川、盐亭两家联社,加快农商银行筹建,打造梓潼、平武、北川、盐亭四家“小而美”精品农商银行,最终形成“一头两翼四小美”发展新格局。

作为绵阳市经营规模最大,网点分布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纳税贡献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绵阳农信将持续发力乡村振兴,牢记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光荣使命,坚守支农定位,践行普惠金融,勇担使命,当好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贡献更多金融力量。(作者:黄胜  敬瀚  李艺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