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江雁远去寄音信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9-11-26  发稿编辑:韩春梅

QQ截图20191126140836.jpg

◆墨峡

“漫漫晚霞映九天,九天廊桥聚江雁。江雁远去寄音信,音信已过万重山。” 重山相隔、江涛相随,这意境正在化作故事。位于古梓州南门外与南寺坝间的凯江廊桥灯火辉煌,堤桥工程互联互通,紧邻的潼川古城提升改造抓紧收尾,夕阳下的水环境让梓州外滩更加靓丽。据了解,凯江廊桥由五孔空腹式钢筋混凝土拱桥组成,全长896米,主桥宽37米,桥廊以两到三层汉唐仿古设计,已行车过人,结束了千百年南济渡水路通航、船舶溯江的历史。

据父辈讲:20世纪50年代的潼川县城南济渡,秦砖汉瓦、古朴独特、荟萃繁华。曲径通幽的长巷深街,拥抱着一栋栋青瓦木楼、一户户门板式的小商铺,仿佛传递着二千多年前与成都齐名的大梓州的富庶繁华。风霜雨雪繁华远逝,就在1951年隆冬,谢名扬与劳改犯们一道,在此上船到西平伐木,接受政治思想和劳动改造。“誓与旧时代划清界限”,积极参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想起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姑妈谢淑贞的教诲,想起抗战救国兴办老家村小的责任,这南济渡真是谢名扬的轮回之地。他逆凯江而上回老家西平砍树运木百余方,劳改的成绩让他热泪千行。潼川城里梓州府,人自堤行江自流。翻越甲子、频流激浪、远方笑语,家兴国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重温传奇,更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来到当年的金龟乡,百年老树下接近一座庙。68年之前的3月24日,一个公审枪毙大会,却成为谢氏宗亲最不敢面对的地方。寻找安全、接近幸福,历史故事便有历史的起源。追寻家族往事,只有正视面对才会让内心更为强大。曾经的悲怆与骨肉分离,如此之近。那位最后一个没被枪毙的,就是谢名扬,最后被送到县城成为劳改犯。抗战胜利70周年期间,一代名星谢娜竟也在绵阳的梁爷爷坟前泣不成声。感谢西平的梁紫来区长,全家的大恩人,当年一句“枪下留人!”,让阿公逃过一劫,才有这个家族今天的兴盛。“没有作恶、没有害人,虽为保长,罪不致死!不要冤枉好人!!”,这才是有良心的领导干部。

“一带长廊护拱桥,谁遗奇迹撼今朝?溪流不识人间巧,疑是飞虹头上飘!”。其实,每个家族的故事,也是每个人自己的往事。石柱绕盘龙,劫后看余生。目力所及,只见洪水滔滔,浊浪排空,且看不见彼岸。往事亦可追溯到谢名扬阿公谢采甫参加癸丑之役“二次革命”,那天谢家男女老少连同襁褓中的名扬也被袁世凯的人关进大牢。随即,名扬之父重症辞世,名扬之母疯癫出走,名扬成为纯粹的孤儿。斯时,远嫁云南的谢淑贞与家人回三台定居,获知家族重大变故,便将这名孤儿接到潼川县城,视如已出。这期间,谢名扬既争气、更发奋,后来在城里建立了家庭。20世纪30年代末,已成为四个孩子的父亲和官办小学校长。

1941年农历六月初六,为抗议日军飞机无差别轰炸,谢名扬再次回到农村老家堰塘边松树湾,兴办乡村祠堂学校,招来国立东北大学、国立十八中的爱国青年,包括宗亲画家谢梓文到乡村支教,大家在一起踢足球,同唱抗战歌,传播民族、民权、民生和抵御外侮、救国救民之真理。后来,还培养出了从南京逃难至三台亲戚家,再随从陈仪将军从战时首都重庆光复至台湾的联合国官员潘君密。老前辈凤鼎公回忆说:名扬当了上新乡的保长那也是因为他深得民心,让乡民选举出来的。加之需要面对农村孩子的求学愿望,所以很多政务上的事情便也拖着。你看那封1946年的县政府电报,“违抗催收、贻误粮政、欠数甚巨!”,因为不愿向农民横征暴敛,亦成为第二次三个月牢狱的导火索。

后来,乡民们筹钱才把谢名扬保了出来。这也是历史的经验总结:有人想混水摸鱼,我们就应站在清水中。继续担当大任,抗击土匪袭扰,保护村民,应该没错吧。好心有时却不能换来好报,当过土匪的坏蛋居然也可混进革命队伍,成为农会领导,杀人灭口,残酷的“莫须有”悲剧一回回在重演。但是,那封300多个贫下中农签名的联名信,递给了土改工作团长梁紫来,才有了那天荡气回肠的“枪下留人!”,死里逃生。但是批斗大会上,领导之间唇枪舌剑的阵仗,让谢名扬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便有了第三次牢狱之灾。幸好党和人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混迹于革命队伍的匪徒坏人,所以,冤案最终澄清。

“春风廊内洗征尘,雏燕桥边剪绿茵。谁似君怀分体术,驭流不湿水中身。”精神博大不妨天地浮悬,别埋怨,一心为民做实事。四年冤狱、木工细活,深得肯定。再看那部风花机,将板结棉花打泡,把花内灰渣排除,在刘营农场加班加点赶制农具,鼓励大家为社会主义祖国加紧生产,被提请、批准酌情减刑一年半,提前出狱。而且,留在司法机关劳改股当上了管理员、技师。后来,党和政府正式认定谢名扬属于冤假错案。从教书、织布到整农具,所有问题都没能难倒他,所以,命运也没能难倒他!其实,曲折和苦难也是一种人生财富、前进动力。

忘记烦恼、忘记疲劳、忘记忧愁、忘记世俗。后来,在监狱工作四年后,谢名扬回到老家居然寻到了疯癫出走失踪近20年的母亲谢鲁氏,教育后人竟当神一样的孝敬。让劳改期间的小发明造福家乡人民,步行动力风车发电,原始的鼓风机,中药切片机,谢名扬这伟岸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有梅花扑鼻香,任何一个人,都应抛弃狭隘的困苦与挫折观念,坚韧地同命运做斗争,无边无际、无我缥渺,誓要穿过影绰人群,这幸福这美丽必然来临。感悟历史、审视自我,央视《客从何处来》第二季让历史人文更接地气,全国观众一片叫好。

《客从何处来》,让我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何等惬意?月夜里华灯四射、流光溢彩,真是一个美妙的三台。今天,融进特色传统文化的凯江廊桥会同“潼川古城”、“大唐药市一条街”,让昔日的古朴民居彰显出无限韵致,更具民族范儿,极大地满足了城乡群众对于幸福美丽新小康的向往。守初心找差距担使命,开展党团清洁河流志愿服务。潼川镇曲江社区黄俊蓉书记说,“南济古渡、梓州新渡、潼川古城、凯江廊桥,真是三台人民的好福气。往来游览、品水观山,视野辽远、空气清新,这也是千年梓州的独特魅力!”。

“漫漫晚霞映九天,九天廊桥聚江雁。江雁远去寄音信,音信已过万重山。”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从三台到西平,再到中江,凯江河水静静流淌,闪耀着粼粼水光,这水色就象历史的眼波,凝视着红枫里的残阳。梓州渡,临江而起的风雨廊道,通体发光的五彩廊桥,犹如一部神奇的章回小说,糅合着从古到今的元素,诉说着梓州人曾经和现代的事。水穿廊桥流自远,风含花影夜来香。今古多少风尘客,谁借乡音洒墨章。那是一阵风,笑功震武林,不妨快乐到家,秀丽凯江、东汇涪江,奔腾向海,辉煌地袒露着金色的胸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