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由尺牍之风悟公文之道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9-11-13  发稿编辑:韩春梅

 

大凡书家都要临习碑帖,自然绕不过“尺牍"之习书或创作。梁朝庾元威在《论书》中记载,“王延之曰:‘勿欺数行尺牍,即表三种人身。’岂非一者学书之法,二者作字得体,三者轻重得宜。意谓犹须言无虚出,斯则善矣。”

  上面一段文字乃言书法之难也。其意思有四层:一是书法得法,用笔结字有法度,这是书法好,也就是字好;二是字体符合标准,有文学根底,不写错别字,这是学问好;三是遣词造知轻重,恰到好处,这是尺度好;最后归总要言无虚出,不讲废话,这是修养好。足见古人对写一件书法尺牍作品是多么严谨,要求堪为苛刻。

作为20多年从事办公室管理和文秘工作的我,在系统培训课上正好要讲《公文写作》,由此想到公文格式及写作,何尝不是如“尺牍”之要求?如果公文写作能够按照古人对“勿欺数行尺牍”之要求,自然就达到公文致用之妙了!

我想,公文既然是公务文书,当然不是一般的书信,作为一个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要传达政令,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公务、记载工作活动,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严格的办理、流转程序,而形成并有效使用的文字材料才叫公文。无论党政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包括银行系统的行政管理事务和经营活动,都要通过法定公文的形式,来传达贯彻政令政策、精神,保证公务正常运转,实现各种关系有效协调,确保工作正确地、高效地进行。

因为公文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公文的重要性,其标准堪比古人对尺牍之要求。我对照“尺牍之风”来理解,自然对公文理解更透彻、也更敬畏了!尺牍乃古书家或文人习惯约定俗成,在创作临池过程中靠自我意识和修养来要求,只要合符形制,大可随性创新创作,亦不失其范。而公文则不然,以国家法规形式予以规范,具有统一性特点,它的格式、种类、行文规则、办理流程等都是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的国家规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来执行,没有半点打折扣的理由。表现在:一是公文载体标准化。比如公文外格式上,对纸张、尺寸的要求,便于收发文的统一归档;对纸张厚度、拆叠韧度、PH值的要求,利于多次翻阅和保管;比如对公文的要素,作出版头6要素、主体9要素、版记2要素、版心外1要素,并有具体的体式,对版心线、文头设置为红色,字型大小、字体选择等诸多要素都有国家标准,充分体现公文的庄重性和权威性,不能等同于普通的字纸和文稿,让人一睹即有敬畏感、遵从感;二是规定了公文的具体文种。党政机关公文种类共有决定、公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等15个文种,常用文种也有10种之多,每个文种有其具体使用范围、特点和要求,在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三种运行渠道中各就各位,指导着繁杂多样的具体经营、管理、指导、协调等工作,就必须按照相应的文种,不能随便混用。比如我要请求上级解决问题,当用请示,且一文一事,对应的文种则是批复,需要上级对请示事项作出答复,方可按批复精神执行。这就充分体现了公文使用的严肃性和管理工作运转的强大执行力;三是明确了公文的具体制作要求。公文写作必须由法定作者制发,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具有规范的体式,履行法定的程序,比如公文制作需要经过部门拟写、领导审核、办公室印制、最后签发、加盖印章,才算是一份有效的公文。四是严格了公文处置、管理流程。对公文的收发、流转、签署、执行、存档和销毁等,均严格按流程操作,可有效避免公文的随意性管理和公文遗失、泄密事故。

前面说了公文规范,作文最是核心。要确保一篇公文的高质量,关键还在于公文作者的写作能力、业务能力和政策研究、创新能力,正如对尺牍创作要求“意谓犹须言无虚出,斯则善矣”一样,一篇好的公文必须做到目的明确,体式正确,语言简洁庄重,实事求是、不违政策规定,灵活而可权变。如何才算一个好的公文写手呢?我想,除了娴熟公文规范标准,更重要是要有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熟悉本单位历史沿革、业务管理知识,还要掌握相关行业政策,及时分析把握发展前瞻性。怎样做到呢?要热爱文秘工作,发扬文秘工作人员的“韧劲、钻劲和巧劲”,结合实际,多写、多读,坚韧不拔、勤学苦造;要认准目标,多思、多钻,不求甚解,明心悟道;要严格要求,借鉴、创新,找准“诀窍”,有的放矢,不懈探索,假以时日,一定能由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
我道,尺牍之风亦犹公文之道也!(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绵阳办事处 蒲天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